首页 > 文史

洪承类的官职是什么?为什么他功劳这么大,只有一个爵位?

对明清历史有清晰认识的朋友应该知道洪成类这个名字。在明清交替的过程中,他是明朝的重要大臣。松山失败后,他降清,为清朝统一中国提出建议。他被称为“开清第一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最有趣的民间流传是庄妃的故事,也就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后人广为人知。

洪承类出生于进士,累官前往陕西布政使参议。由于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历官延绥巡抚、三边总督、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事事务,被崇祯皇帝依靠为国家的支柱石。1639年,洪承类调任蓟辽总督,防守关宁锦防线,为对抗后金,提倡步步立营,战而守。但在朝廷速战速决的要求下,洪承类不得不仓促出兵,主动发动进攻,最终在松锦战役中被俘。

[img]253601.jpg' />[img]253602[/img]

至于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庄妃劝降洪承类的故事,就是洪承类被俘后,版本大致是这样的:洪承类被俘后绝食几天,拒绝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都被骂回来了。为此,皇太极颇费犹豫,食不甘味。看到这种情况,皇太极侧福晋永福宫庄妃毛遂自荐,亲自劝说,并对洪承类使用了美人计。洪承类抵挡不住美的诱惑,拜倒在庄妃的石榴裙下。第二天,当洪承类得知昨晚陪伴他的是皇太极的庄妃时,他大吃一惊。皇太极看着他颤抖的样子,走上前去,脱下貂皮大衣,穿在他身上。他嘘寒问暖。洪承类感动得跪下来投降。那么这种说法可靠吗?

@ 庄妃是蒙古人。她嫁给了满族人,多年来一直不受后宫的青睐。我想皇太极不会请她辅导汉语。直到清兵入关,我们都说她在史书中用满语和大臣们交流。即使洪承类多年来一直在与满族和清朝交战,他也会说一些满语,但毕竟很难沟通。如何说服他投降并直接诱惑他上来。

此外,从皇太极的审美角度来看,庄妃并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大美人,否则他不会把她扔到五宫的最后一个。此时,庄妃的儿子福林尚幼(顺治皇帝)已经死了。福林是后五宫唯一的男孩。皇太极不会让她劝她降洪,真的想用美人计,只要给他几个年轻漂亮的。

洪承类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同样是降臣的范文程说服了他的心;第二,崇祯杀了袁崇焕的心理阴影,加上皇太极的笼络;第三,他仍然贪婪。范文程肯定地说,洪甚至注意衣服上的灰尘。他一定不打算以死报国。

[img]253603[/img]

事实上,洪承类的归降与庄妃无关。只是汉人对老洪投降清朝感到愤怒,对清朝的入关感到愤怒。因此,清朝的先帝头上戴着绿帽子,小皇帝福林有很多老子。降臣洪承类和权臣多尔根都成了浪漫故事的主角。如果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不是太精彩,他也可以扮演一个角色。

至于为什么选择庄妃,也许最大的原因是他是皇帝的母亲,其次,她的知名度超过了皇太极所有的妃子和皇后。

洪承类降清后,不仅取得了很多战功,还给了皇太极很多想法,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顺治入关后,他登上了北京的金銮殿,欣赏了所有的文武官员。在汉族官员中,洪承类是功劳最大的,被称为当代产品。

然而,作为明朝的重要大臣,他在松山失败后降清,成为两位大臣。如果他是中国古代忠君思想的标定,他确实不是忠臣。洪成群当年是明朝的官员。最骄傲的时候,他曾经挂过一副对联:君恩深如海,臣节重如山,表达了他的忠诚和报国之心。后来降清后,他尽力杀害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当南明将军李定国连战连胜时,他杀死了满清两位亲王尼堪和孔有德,收复了广西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打破了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好,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与南明和平;洪承类的主人必须摧毁南明。

黄昏时分,洪承类被命令在危险中。为了满清西南五省的经验,他在长沙建了一座幕府,修建了一堵千里长的墙,以拖延变化、各种分化、各种诱惑、招降纳叛、循序渐进。几年后,他终于拖到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去和平,互相攻击,然后招降孙可望,趁机进取云贵,攻打昆明,翻转满清一度崩溃的局面,最终统一军队镇压南明,平定西南省份。

[img]253604[/img]

在此期间,洪承类以风烛残年之身,苦心经营,不惜以老病之驱舍马步行,走在沼泽崎岖之中,一心扑灭南明王朝。

假如他没有写“君恩如海,臣节如山”这句话来说自己的忠诚和报国之心。他降就降,反正不止一个降清。问题是他写了,降清后尽了最大的努力,不遗余力地镇压南方的抵抗运动。虽然钱谦益留下了一个“千古故事”,但他暗中资助了反清运动。而洪承类呢?牛皮响了,当叛徒完全无耻,心,洪成类的计划,只是妄想只要明朝不能复活,满族鞑靼囚犯成为中国正朔,可以封住后代的嘴,让他们的投降成为所谓的“顺应命运”。所以有好事的人稍加处理这个对联,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意义变了,颇具讽刺意味:君恩深如海,臣节重如山。

洪承类的最后一年,笼罩在屈辱与尴尬之中。入清后,他回到家乡省亲,在泉州建了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亲戚朋友,老家门口。洪承类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弟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他带着母亲躲在船上,在泛江隐居,顺治隐居了16年(1659年)。精疲力尽的洪成群年老体衰,眼病加重。第二年正月,他被解雇回北京。

清廷一直用汉奸走狗,更忌之,卸磨杀驴的戏码百玩不厌。所以相比之下,吴三桂等武夫需要恩威并施,封王爵,笼络兵权。对于像洪承类这样想满清、忠满清、死心塌地的走狗,清廷不会给予奖励。洪承类牺牲了自己的名节,效力了20年。经过几次大战,他引导清朝稳定下来。最后,清廷只用了一个不符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轻车都尉”。与吴三桂等人的亲王爵位相比,公然贬低和羞辱他。

[img]253605[/img]

洪承类最尴尬的事情既被明朝遗民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入关之初,洪承类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类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洪承类镇抚南方凯旋首都,如何安置他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没有意想不到的奖励,也没有亲密的安慰,朝野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年迈的洪承类走回朝堂。

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完全汉化,各地汉人反清情绪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中国共同生活,与汉族文人唱歌,开始赞扬历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实爱国的榜样。洪承类“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乾隆认为,像洪承类这样的人不值得表彰和信任。如果每个大臣都背信弃义,在国家生存之际投靠新主,世界上还有什么道德和正直?

古代讲究忠孝节义,名节比生命更重要。忠君爱国是道德底线,洪承类的“卖主求荣”被世人嘲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被责骂。因此,洪承类被列入《二臣传》,只有读了它的伟大成就,才被列为二臣甲。就连投降清朝的钱谦益也被乾隆列为《二臣传》的第二编辑,以示与洪承类的区别。


洪承类的官职是什么?为什么他功劳这么大,只有一个爵位?洪承类的官职是什么?为什么他功劳这么大,只有一个爵位?

,,,,,,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