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汉武帝和卫青的儿子,
事实上,汉武帝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
起初,卫青受到汉武帝的极大青睐。卫青打了一场大胜仗,汉武帝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刘邦曾经和大臣们建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他就不能封侯。魏青的三个儿子不仅没有任何战功,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甚至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有1300户美食城。
[img]249590[/img]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聪明人。知道汉武帝把他的三个未成年儿子封为侯对他的儿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他一回来就拒绝了。他说他的儿子没有成功,不能封侯。但汉武帝不听,必须封。
然而,没过多久,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
当然,英雄的后代很容易养成花花公子的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方第二代”。“官方第二代”行为不端,作风浮动,受到皇帝的惩罚,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卫青的儿子受到的惩罚似乎不是“官方第二代”的行为。
卫青儿子被封侯第八年,汉武帝以“矫制不害”罪名。把卫青大儿子卫夫的侯爵砍掉。
“矫制”是假传圣旨,“不害”是不造成任何伤害。所以,卫?到底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就是大害,怎么能不造成伤害呢?所以,这个罪行其实是很可疑的。更可疑的是,史书上没有理由。既然是“矫制”罪,为什么不给出理由呢?因此,这是非常不可理解的。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罪不值一提。如果说出来,让大家看清楚,会损害汉武帝的形象。
除了卫夫,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无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受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取了卫登和卫无疑的侯爵。
毫无疑问,削夺卫登和卫的原因是“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金”成色不足。
[img]249591[/img]
(汉武帝剧照)
假如汉武帝打击卫夫,有些让人不知道,他打击卫毫无疑问,卫登,显然是故意找茬。
那为什么汉武帝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呢?
我们知道,如果皇帝害怕一个大臣,他通常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但相反,卫青最明显的特点是他从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是侯,卫青拒绝了,这就是证明。
此外,卫青曾收到汉武帝1000元的礼物。卫青立即给了汉武帝最喜欢的王夫人500元。五百金是一件小事,但这一行动表明,卫青正在取悦王夫人,以取悦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据。
此外,魏青从不“养士”。当时,“养士”的趋势非常流行,这是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传统。然而,当社会发展到汉代这样一个统一的朝代,仍然需要“养士”时,这是非常可疑的。魏青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加上他的高权重,他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养士”。
可以说,直到魏青去世,他才犯错,也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打击。在汉武帝的手下,这并不容易。
[img]249592[/img]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这么谨慎,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亲自夺走了他给卫青儿子的头衔呢?
这实际上是汉武帝的一种“控制大臣的艺术”。他必须随时对大臣保持高压,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在任何时候都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命了许多首相。这些首相基本上没有好的结局,这是一个证明。
毕竟,魏青对汉武帝非常重要。要打击匈奴,我们只能依靠魏青和魏青的侄子霍去病。虽然汉武帝害怕魏青,但他不敢赢。我们只能用这种方法不断地敲打魏青。
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不礼貌。特别是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重大打击。在《汉书》中,“卫氏灭灭”。后人对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杀光。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之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完全消失了。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卫青的儿子被汉武帝封侯 为什么汉武帝最终夺走了他们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