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知道年妃和雍正的事,下一步就跟着一起欣赏。
随着清宫剧的流行,一个奇怪的女人从历史的幕后走到了人们面前。她和雍正帝的爱情可能没有皇太极、海兰珠、顺治皇帝和董鄂妃那么充满活力,但却很长。雍正多次为她打破例子,对她的坚持足以看到她深厚的感情。
[img]247964[/img]
据史料记载,年氏名不详,自康熙50年(1711)嫁给雍正帝胤祯至雍正三年(1725)以来,为胤祯生了三位王子和一位公主。那一年,他病得不起。胤祯忙于祭拜景陵、举行祭天仪式等国家事务,忽视了对她的照顾。结果,年去世后,他一再责怪自己:“我处理机务,没有必要小心讨论诊断和治疗,所以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年氏在胤祯心中是宝贵的。
胤祯为年氏多次破例并非空穴来风,来看看这些事情,你会感叹年氏不愧是唯一一个得到胤祯恩宠的人。
[img]247965[/img]
为她打破例子,为她的家人举旗。清朝以八旗制度划分等级。年家原本是汉军镶白旗。胤祯登基后,170多人将年家提升到上三旗镶黄旗。本来这种待遇只能由皇后或皇太后来享受,而年家只是贵妃。雍正四年(1726)年去世后,弟弟年羹尧因罪被处死,但胤祯与年家关系依然良好,让岳父年老时仍能享受到太傅的待遇。
为她破例优待所出王子。据说嫔妃凭子贵,到了年氏,反而变成了子凭母贵。当时规定直福晋和其他侧福晋生的儿子都应该是“弘”字代,但年氏生的三位王子都是“福”字代,名字都有寓意。大儿子福宜的名字来源于诗经鸳鸯:“鸳鸯在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以此暗示夫妻恩爱与美的含义。二儿子福慧的名字代表了禅宗修行中“福慧双修”的最高境界。最小的儿子福沛也是如此,他的名字也很独特。
[img]247966[/img]
按照清代祖制,亲生子女不能由生母亲抚养。由年氏抚养的可福慧,她去世后,胤祯将福慧留在膝下,亲自精心栽培。据史料记载,福辉一岁时,胤祯为他安排了一名骑射老师;两岁时,他被授予了笔墨彩签。在奖励名单上,他的名字突然高于他十岁的哥哥洪历洪日。《承政院日记》还记载,胤祯为了用高丽参与福慧治病,免征了高丽一年的税。但雍正六年(1728)福慧病逝,胤祯丧子心痛,下令“按亲王例殡葬”。即使后来乾隆追封福慧为怀亲王时,动曾感叹“我哥八哥素为皇考所爱”。
[img]247967[/img]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第一年(1723年),福沛出生,但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在清朝,死去的王子通常不取名,但胤祯把福沛的名字列入了族谱。
为她破例提高殡葬规模。年氏去世后,胤祯命令从亲王到四品北京官员,公主和公主日夜举行三次葬礼,并步行十多英里护送公主的棺材从圆明园到阜成门葬礼。与此同时,他被要求从皇室到皇室服装十天。在第一次祭祀的前五天,花费了9750枚金银锭,打破了皇妃丧礼规模的惯例。当时,礼部的几个人也“草率仪仗”连降两级,年氏去世五年后,与硕诚亲王胤智也因借故缺席祭礼而被治罪。
此外,年氏是唯一一位需要祭拜太庙和奉先殿的贵妃。这种待遇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享受。更重要的是,年氏的头衔是敦肃皇妃,其中“敦”是最美丽的头衔。在她之前,只有皇帝用这个头衔来炫耀皇帝的美德。
有一个细节是最感人的。为了改善年氏的病情,胤琏下令将其封为皇妃。从他的自封词中,我们可以知道年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清实录》有句话: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鞠淑慎。在藩邸,事我克尽敬谨,在皇后面前小心恭谨,控制着宽厚平和。即位后,贵妃于皇,皇考大事全力以赴,实能赞美内政。综上所述,年氏和蔼善良,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例子。
胤祯忙于“九龙夺权”时,作为福晋的年氏给了他最好最忠诚的陪伴。而且当胤祯登基后,作为贵妃的年氏也尽力和孝敬宪皇后安排太后的丧事,“全心全意,负病以行礼”。当胤祯忙于维持繁荣时期,忘记吃饭睡觉,批评奏折,无意中询问后宫妃子时,年从未向他抱怨过。相反,他帮助女王处理后宫的内政,有序地管理胤祯的“家庭事务”,让他全心全意地管理“国家事务”。
[img]247968[/img]
年的所作所为是他贤妻良母的最好证明。对于当时沉迷于政治事务的胤祯来说,年确实是他追求成为圣明君主的最不可或缺的伴侣。
雍正曾多次破例年妃 年妃的魅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