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梁武帝萧衍出家的事,
梁武帝萧衍创立的梁朝,又称萧梁,正处于南北大分裂时期的转折点。梁朝的兴衰是这个大分裂时期的关键,梁朝的兴衰也与梁武帝有关。正是他在后期沉迷于佛教,废除了政府,导致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img]247767[/img]
舍道事佛
南朝是中国佛教繁荣的第一个高峰,以诗为证据:“南朝480座寺庙,多少平台在烟雨中”。这首歌《江南春》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写的,表明了当时南朝佛教的繁荣,应该在今天的小学五年级教科书中找到。
梁武帝小燕之前不信仰佛教。据文献记载,他在建立梁朝前后信仰道教,然后在天监18年后“放弃佛教”。这不是《放弃圣旨》中提到的三年天监。最大的疑问是圣旨中提到了小龙的名字。
作为梁武帝小燕的第六个儿子,小龙当时还没有出生。天监三年是公元505年,小龙出生于公元507年左右。此外,自天监四年以来,梁武帝为了长生,让邓郁创造了十年的神丹。最后,邓郁毒死了试药。
长生无望是梁武帝不再相信道教的原因之一。《佛统纪》记载,梁祖早在天监十六年就有弃道信佛的想法,而天监十八年是梁武帝萧衍转而崇佛的时候,直接体现在梁朝的下一个年号上,平凡而不平凡。这个年号叫“平凡”。
天监16年,梁武帝想做一个“白衣僧”,也就是非僧人的佛教领袖,因为梁武帝没有被拜佛而受到高僧智藏的严厉斥责。后来,梁武帝准备获得“黑衣”资格。天监18年4月8日,梁武帝被禁止成为真正的僧侣。
[img]247768[/img]
崇佛原因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成了僧侣,佛教的繁荣是不可避免的。梁朝佛寺近3000座,僧尼近10万座。这一切都与梁武帝的大力支持有关,大量的人力和财富注入都会影响国家的实力。
所有这些都是梁武帝“佛”的原因,梁武帝绝不是单纯想学佛,而是想削弱国家内部的威胁,比如统治阶级的贵族和下层阶级的普通人。
统治者崇尚儒、释、道三教,这完全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更容易控制人民,而南朝的道教不能麻痹人民。在之前的8万场混乱中,孙秀带着五桶米教人造反。不管原因是什么,造反是统治者不想看到的。
为了取代道教的作用,梁武帝决定改变他对三教的态度,把所有的政策重点都放在教学上。佛教注重实践,不贪世界的荣耀和财富,通常做好事,叛逆这种不服从的事情是佛教观念的禁忌。
因此,梁武帝会选择佛教作为他的统治工具。他不打算真正出家。每次他出家,他都会被大臣们花很多钱赎回。这似乎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仰,但仔细思考感觉很奇怪。梁武帝将有四次出家的经历。他想为这些从王子到平民的人树立榜样。
[img]247769[/img]
侯景之乱
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是成为皇帝的那一天不变的真理。梁武帝从未想过历史的发展。现实并没有遵循他想象的剧本。“侯景之乱”无情地埋葬了南梁,一个因崇拜佛陀而衰落的黄昏老人。
侯景原本是东魏的将军,与同事背叛了梁朝。当然,他对梁朝的赞美是不可或缺的。梁武帝看到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宣传梁朝的丰厚待遇,他把侯景封为河南王,期待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然而,梁武帝从未想过他这次的举动实际上会把狼带进房间。
侯景生性奸诈。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了王子之间权力造成的矛盾。当他看到机会时,他找到了雄心勃勃的西丰侯萧正德进行讨论。他答应让萧正德成为事成后的皇帝,于是他们合谋发动了这场叛乱。
[img]247770[/img]
最后,叛军包围了梁武帝的台城。当时,萧正德负责守卫城市的任务。结果,叛军自然像进入自己家一样进入城市,台城沦陷,梁武帝也被围困在宫殿的净卧室里。
梁武帝每天都吃蔬菜。如果他不吃蔬菜,他只能吃鸡蛋。他说这有点不可能饿死。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数百个鸡蛋。最有可能的是,梁武帝已经86岁了,受到侄子背叛和国家消失的刺激。最后,他越想越生气。
参考文献:
钱汝平,梁武帝崇佛亡国再认识
张桂丹是关于梁武帝崇佛的原因的
关于梁武帝舍道事佛赵以武的时间及原因
梁武帝为什么选择和尚? 梁武帝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