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的故事,
《三国演义》和京剧中捉放曹都是经典桥段。曹操的话“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让天下人负我”,展现了曹操霸气自私的一面。看到吕伯豪一家惨死,听到曹操这么说,陈宫不愿意和曹操一起走,决心分道扬镳。
[img]247632[/img]
这个故事在文学和戏剧上非常成功,不仅暴露了曹操奸雄的一面,也展现了陈宫关心国事、善恶分明的性格。但从历史上看,这个故事有很多问题,虽然真的发生了捉放曹,但与陈宫无关。首先,《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被捕的原因,即谋刺董卓失败,匆匆逃离洛阳,在中牟县被捕。县长陈宫抓住曹操后,知道曹操是反对董卓的忠臣,就放了曹操,挂印弃官,陪曹操逃跑。
然而,曹操的逮捕与董卓的谋杀无关,但曹操不愿意与董卓同流合污,避免董卓的推荐,悄悄回家。曹操在回家的路上确实被捕并被释放了。然而,这次逮捕是因为中牟县怀疑曹操是个歹徒,并将他逮捕并关进了牢房。然而,不是中牟县令在曹操的释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是一个英雄,他说服县长释放曹操。
[img]247633[/img]
陈宫从未担任过中牟县的县长,更不用说为曹操做出贡献了。在历史上,陈宫与曹操相识。初平二年,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时,陈宫成为他的下属。此外,吕伯豪的家在中牟以西。如果你从洛阳来,你必须先经过吕家,然后去中牟。因此,陈宫不可能看到吕伯豪的家人被杀。
此外,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曹操骄傲的时候,他怎么能当东郡太守?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巧妙地把陈宫拉进了捉放曹的故事中,描述了曹操和陈宫相识破裂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篇成功的文学写作,但却误导了历史。
陈宫与曹操的关系破裂是另一个原因,与曹操的捕捉和释放无关。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曹操杀了名人,让陈宫感到受伤,但这是另一个故事。
揭秘:陈宫与曹操决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