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带你去追求历史上真实的尹,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恨。雍正以对兄弟的刻薄而闻名,但被清理的兄弟都是威胁他的对手。雍正仍然非常关心他的兄弟情谊,因为他的铁杆联盟胤祥和胤礼。
雍正不仅害怕自己的实力,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满。
1、尹福参与九子夺权,与雍正竞争
尹志在文学造诣、书法、骑射和康熙王子中都很出色。有一次,尹志陪同康熙到塞外狩猎,与同样擅长骑射的康熙竞争(据估计,尹志故意放水,不想抢走康熙的聚光灯)。
凭借卓越的才华,尹志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也给胤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1698年,康熙将尹志封为诚郡王。当时雍正只有一个贝勒。1709年,尹志和胤祯同时晋升为亲王,竞争越来越激烈。
[img]245328[/img]
在康熙晚年,尹志也有自己独立的支持团队,但行动相对低调,“孟光祖事件”就是证明。孟光祖是尹志的门人,在当地活动了几年。当时,王子、家人和门人离开北京需要批准,只有持有通行证才能正常旅行。孟光祖没有任何证明材料,没有上述人可能无法打开绿色通道。
在当地的“交流”过程中,孟光祖经常打着银智的旗号与督察交朋友,年羹尧和童都礼貌地与他交流。孟光祖的活动是为银智争取当地成员的支持。
从表面上看,胤禄是一个校长,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乎政治。事实上,胤禄在康熙时期参与了许多政府事务。康熙征服了嘎尔丹,胤禄掌管着镶嵌红旗的营地,并与他一起出征;胤禄参加了许多皇家祭祀活动。
尹仁当王子的时候,尹福和他关系很好;大哥哥噩镇的王子尹福在询问后告诉康熙,这直接导致了皇长子的退出;从1707年开始,尹福每年都邀请康熙到他的家里吃饭。他与皇帝的密切关系使他的对手看起来“嫉妒”。
王子和大哥出局后,尹志成了最大的王子,各种关于尹志继位的“小道消息”如火如荼。就这样,雍正上台后,曾指责尹志“以储君自命”、“希望继位”。
2、雍正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不得不阻止它
尹志是一名学者,负责编辑《律历渊源》和《古今书籍融合》。在编书的过程中,周昌言、陈梦雷、杨文言等一批著名文人聚集在尹志身边。
在古代,文人掌握着舆论,他们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评价和观点,甚至控制他们的历史地位。简而言之,只有一句话可以“诋毁”一个人。
尹志和胤胤不是一颗心,胤胤是个好面子的人。他一定害怕被尹志抹黑。当时雍正要大胆推行自己的“新政”,得罪了很多知识分子。关于雍正的不利言论无处不在。
雍正要激浊扬清,首先要清理代表这些“喷子文人”的胤藉。
3、落下把柄
雍正六年来,尹志向苏克济要钱,后来消息泄露。雍正试图治愈贪官。尹志这不是火山口吗?雍正指责尹志没有大臣的礼物,夺取了他的头衔,并将他囚禁在豪宅里。
[img]245329[/img]
1730年2月,雍正再次被封为亲王。那年5月,怡亲王去世了。在葬礼上,尹志没有到达,也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庄亲王胤禄等人上书弹劾他:
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祯心怀嫉妒,不恳求持服,王府齐集,迟到早散,背负蔑伦,当斩爵。
怡亲王是雍正的超级铁杆。当他去世时,雍正非常悲伤。他知道尹志的行为直接很生气。半个月后,雍正计算了新的仇恨和旧的仇恨,直接决定了尹志的十二大罪行,赢得了他的头衔,并将他禁止到景山永安亭。
雍正以郡王的规格将他安葬,1732年,胤郅死于幽禁。
雍正当天,尹志虽然是第一个跪下承认雍正王位的人,但并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如果你主动交出自己的名字,转变为雍正的皇家文人,倡导雍正的“伟大成就”,你应该有一线活力。
尹志的结局有点遗憾。他出生在皇室,走在法庭上。他本应成为一代文学家,但他无意中成为雍正的“眼中钉”。可以说,“楚人无罪,怀璧其罪”。
雍正打击三王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