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高峰,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刘公权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公权,字真悬,京兆华原人。刘公权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他的祖父是刘正礼,曾担任泰州士曹参军;他的父亲是刘子温,曾担任丹州刺史;他的兄弟是中唐著名大臣刘公绰。刘公权性格内向,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他对文学作品非常感兴趣。他经常整天呆在家里。他既努力又有才华。他可以在十二岁时辞职。
[img]243021[/img]
元和三年,刘公权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唐穆宗赏识他的字迹,升职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时期,刘公权在宫中担任侍书,持续了20年。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刘公权的晋升非常缓慢。他的哥哥向当代首相推荐了他。首相李宗敏也认为刘公权是个天才,所以他被提升为尚书右司郎。后来,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负责写诏书。刘公权在唐文宗面前很正直,敢于直言不讳,让唐文宗刮目相看,后来也多次升职,官到翰林学士承诺。大中初年,刘公权转任太子少师,后人也称他为“刘少师”。去世后,获得太子太师。
[img]243022[/img]
刘公权生活在晚唐,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出现在初唐和盛唐,书坛衰落。刘公权可以说是唐代楷书的最后一座纪念碑。刘宗元的教师承载方法非常广泛。他的书法结合了许多著名艺术家的特点。起初,他向王羲之学习。后来,魏晋和唐代的书法都是他取法的对象。在此基础上,他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创作了独特的楷书“刘体”。他的楷书结合了王羲之的平和朴素、唐代众家的清劲宽博和北碑的君拔,可以说是博采众家之长。刘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很受欢迎。唐宣宗特别喜欢刘公权的墨宝,朝中的公卿大臣都争相要他写的碑文。
刘公权的楷书干净、稳定、端庄,与颜真卿同名,合称“颜柳”,享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还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福一起被称为“楷书四人”。“颜体”对后人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他仍然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已经成为后人学习复制的典范。主要作品有《金刚经刻石》、《蒙诏帖》、《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