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在漫长的历史中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那么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朱彪一天没有当皇帝,但他至少当了几十年王子,老朱最初把他当作唯一的储君。此外,他的儿子已经当皇帝好几年了。这篇文章将介绍他的儿子。虽然朱标没有坐在皇位上,但他儿子早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爸爸错过了王位,但他的兄弟朱允炆是皇帝。作为皇帝的兄弟,生活自然不会更糟。但朱允炆在皇位上没折腾几年,就被四叔赶了下来,他自己却省事,可伤害了他的兄弟。
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对朱标一脉的皇子皇孙严加看管。因此,朱标的儿子们都没有好结局。
[img]242810[/img]
长子朱雄英(1374-1382年)
孝康皇后常氏生母,常遇春的孙子,朱标的长子,建文帝的异母兄弟。
8岁早逝,生前还没来得及封印,死后被封为虞王,死后被称为“虞怀王”。如果他能活到成年,建文帝肯定什么都没有,也许也没有后来的“靖难之战”,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朱允文建文帝(1377-)
朱标的次子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生母是朱标的侧室吕氏。
朱云文才华横溢,善良好学,但软弱。继位后,他重用了一群书生。在这些书生的鼓励下,他迫不及待地想削减诸侯。最后,他经常失去四叔朱迪。他不仅失去了王位,还失去了自己。
[img]242811[/img]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语“书生纸上谈兵,就是误国失世”是有道理的。他的失踪不仅让朱迪一辈子睡不着,也给后世史学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找他而努力了一辈子,但都是徒劳的。朱允文堪称“捉迷藏游戏”当之无愧的祖父。
他的失败不仅让兄弟们悲惨地结束了,还导致了王子的衰落。如果明太祖知道他所看重的皇太孙如此失望,他可能会生气一次。
朱云云三子(1378-1417年)
朱标的次子,虞怀王朱雄英的同母弟。
公元1399年封吴王,建藩杭州。但他还没来得及就藩,四叔朱棣就发起了“靖难之战”。
1402年,朱迪靖难以成功,坐上了王位。朱云通被降为广泽王,移居漳州。即便如此,朱迪还是对侄子们不放心,于同年9月把他召回首都,废为普通人,从此被囚禁在凤阳的高墙内。
1417年,朱王借称蜀王的儿子朱年图连是建文帝,谋反。
最终蜀王没有收到牵连,但朱允通今年无疾暴亡。
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分析,朱允邈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一个经常遇到春天的外孙。他和淮西勋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直被朱棣所害怕。谷王朱邈利用朱竹悦的身份造谣,这让朱棣再次感到不安,于是他派人提前“安排”了朱允邈。
朱允通死后,他的孩子也没能好好结束,不仅被废为普通人,还被历代皇帝严格监视。到了英宗时期,这一脉已经无法证明了。
南明弘光元年,由松恢复了朱云云的吴王称号,为王悼念;南明绍武帝朱聿铭,为王哀悼。
朱允四子(1385-1414年)
生母是吕氏,建文的同母弟。建文元年封衡王,未就藩。
成祖朱迪上位后,降封为怀恩王,移居建昌。同年9月,他和三哥一起被召回首都,废为普通人。从此,他和三哥朱允通一起,每天看着凤阳高墙上的蚂蚁上树,日起日落,直到1414年去世。
南明弘光帝朱由松被封为鲁王,并被称为“民、悼”。
朱允熙五子(1391-1406年)
建文帝同母弟,1399年封徐王,未就藩。
1402年,成祖朱迪将他降封为傅惠王,并与母亲吕氏住在王子朱彪的陵墓里。1404年,朱迪将他改名为瓯宁王。1406年,他和生母吕氏一起死在大火中,年仅16岁。他死后,成祖为他的死亡头衔“哀悼简”。他是建文帝去世最年轻的兄弟,也是永乐朝唯一获得死亡头衔的王子。
事实上,朱标还有一个小儿子老六,但早逝无名无爵无拘无束,今天已无法考证。
曾经备受青睐的太子一脉,建文帝的失败迅速衰落。从这里,大明王朝的王位传承开始转移到四子朱棣一脉。
朱标的儿子结局如何,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