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火烧庆功楼的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冷酷无情是众所周知的。相传,为了屠杀英雄,他上演了震撼人心的火烧庆功楼,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污点。
[img]242152[/img]
据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统一了世界之后,今年春天,他带领文武官员来到南京外的长江春游。朱元璋看到浩瀚的长江滚滚东流,江面上烟波浩瀚,轮廓辽阔,帆风顺。他还看到长江岸边的燕子集古渡口像铸铁一样傲然屹立,气势如虹。他忍不住脱口而出地唱了一首诗:“燕子集是一个重量”。
然而,朱元璋肚子里的墨水毕竟是有限的,唱了一句就卡住了,怎么能接下一句呢?
他憋得脸红耳赤,毕竟肚子里的墨水有限,第二句连龙都接不上。
他用眼角偷瞄众臣,只见大伙儿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还带着笑容。只听几位开国将军低声说:“这不是诗。就在这时,刘伯温站起来帮朱元璋解围。他慢慢地说:“陛下把燕子集码头比作重量,很生动。微臣试图接下来。“我看见他稍想一想,吟道:“燕子姬一重,长虹作杆又怎么样?天边弯月是挂钩,说我江山有多少”。
[img]242153[/img]
刘伯温的话音结束了,周围的文武大臣异口同声地说好。
刘伯温在关键时刻救了朱元璋的场。可以合理地说,朱元璋应该“奖励”他是对的。然而,自尊心强的朱元璋觉得刘伯温“丢了脸”,认为这些追随自己成就的文武官员依靠自己的成就,根本不尊重他,于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心中诞生了。
几天后,朱元璋下令在南京鼓楼岗山坡上修建“庆功楼”。
据说朱元璋建庆功楼的时候,开国功臣们都很高兴,毕竟这座楼是为他们而建的。
每个人都很高兴,一个人独自担心,这个人就是刘伯温。刘伯温看到这座大楼后很担心,不考虑茶和米饭。他很清楚,当这座建筑建成时,这是他们英雄死亡的日子。
[img]242154[/img]
为了保住生命,刘伯温决定选择“走”,于是他向朱元璋提出告老归乡,因为他年老多病,不应该再当朝中官了。当然,朱元璋不愿意放人,但刘伯温选择了辞职的机会。就这样,朱元璋见他留不住他,只好批准让他回家。当然,对他还是有很多奖励的。
刘伯温逃脱一劫后,也没有忘记一个好朋友——徐达将军。
他想救徐达,所以他趁机向徐达辞职,对徐达说:兄弟,在英雄楼建成之日,皇帝必须招待所有的英雄和英雄。那时,你必须紧紧跟随皇帝。记住,记住。徐达感到困惑,不得不问为什么。刘伯温说: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去做。然后走开。
功臣楼建成后,朱元璋真的在这里招待了所有功臣。徐达暗中观察了当时的现场,敲了敲地板,听了声音,观察了朱元璋当时的表现,心里突然凉了一半。
[img]242155[/img]
于是徐达记得刘伯温的话,一直跟着朱元璋。他喝了三轮酒后,英雄们都喝醉了。朱元璋趁机离开了。他刚走了几步,突然有人跟着他。当他看到徐达时,他问:为什么总理跟着他?徐达说:大臣是皇帝保护的。朱元璋挥挥手说:不,不,你回去继续喝酒吧。
徐达无奈地说:皇帝真的想留下来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臣只希望皇帝能善待臣的妻儿,臣万死不辞。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了。他们刚出功臣楼不久,但看到功臣楼突然火了起来,那些功臣们飞灰湮灭,尸体消失了。
[img]242156[/img]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各种迹象表明,朱元璋确实建了一座庆功楼。宋连的《张中传》记载,朱元璋确实在南京建了一座功臣楼,但名字叫忠勤楼,主要是朱元璋用来和文臣武将讨论军国大事,议政执政的地方。王广阳、陶安等人的诗集中也提到了这座建筑。后来发生火灾,年久失修就废弃了。
[img]242157[/img]
当然,通过各种分析,现代史学家认为朱元璋烧庆功楼是虚假的。后人“编造”的是满清统治者黑了朱元璋。满清以少数民族夺取大明江山,对汉族人民来说是不正统的。为了黑化汉族皇帝和朱元璋,他们编造了这些野史传闻来粉饰自己,为自己夺取汉族江山的名字。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成了大污点 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