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廖永忠做错了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个功臣?

1368年正月初四,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天。中国最后一个汉族人建立的王朝诞生了。被奴役了100多年的汉族人重新掌握了政权。这个王朝是明朝,建国是朱元璋。

在分封功臣的时候,轮到廖永忠的时候,朱元璋说廖永忠本来想封公,但是他好生事,敢和儒生猜测他的意思,甚至让韩林儿在接车的时候沉入江底。这种事情做得不好,只能封侯。

每次看到这个故事,我都忍不住想偷笑。像廖永忠这样的将领,明初抓了很多,封公?他真的配不上。封个候就偷乐吧!

[img]241603[/img]

廖永忠,明初将军,战斗勇敢。他曾跟随汤,攻击方国珍,平定浙东;后来,他俘获了陈友定,平定了福建;与朱良祖一起平定广州,征服象州,参加潘阳湖之战等。事实上,从他的人生记录来看,事实上,他往往属于那种跟随其他将军或与其他将军一起征服某个地方的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公爵相比,他的实力确实不是一个等级。

如果说他在朱元璋心中最大的成就,我觉得他为朱元璋的自私扛下了一切,这件事就是让韩林儿沉入江底!

在朱元璋建国之前,他和陈友谅、张士诚等农民军都属于名义上的皇帝韩林儿。但到了后期,朱元璋逐渐铲除了各方势力,只剩下元朝了。韩林儿就没那么重要了。对朱元璋来说,“以天子命令诸侯”的时代已经过去,“诸侯”几乎被他铲平了。这时候韩林儿的身份很尴尬,所谓的“天子”对朱元璋没有影响。

[img]241604[/img]

1367年,韩林儿奉命到滁州接韩林儿回来,到瓜步时船翻而死。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史书上的大部分肯定都是写船不好,水灌洞而入,最后船翻了,不熟水的韩林儿被淹死了。不幸的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一切必须在幕后得到指导。对朱元璋来说,根除异己是很自然的。像韩林儿这样无用的天子最好给自己,而不是给他。派一个不重要的将军来处理这件事,也可以洗脱罪名。

朱元璋借此事压低廖永忠爵位,各位看官都笑了。

所以廖永忠也是一位将军,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被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说到这里,我们要谈两件事。一个是和权臣交朋友。自从杨宪成为左丞相后,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权力,开始漂浮起来。弹劾王广阳、李善长等人,以达到更高的权力,甚至不断铲除异己。此时,作为一名将军,廖永忠也非常接近杨宪。自古以来,文臣和将军就非常接近,这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件非常警惕的事情。后来,杨宪受到惩罚,他的党也被逐一根除。朱元璋读了廖永忠多年的战争成就,放弃了他。不幸的是,他后来做了一件非常挑战皇权的事情。

[img]241605[/img]

洪武八年来,有人报道廖永忠穿着带有龙凤图案的衣服。在古代,能穿龙凤图案的衣服都是天子,天子可以配有龙纹图案。如果别人穿了,就意味着叛乱。原来,朱元璋对这些傲慢的士兵不满意。他根本没有经过太多的核实。他直接用违反龙凤等违法行为杀死了廖永忠。

有人说廖永忠知道朱元璋的秘密太多了,可以找借口灭口。我觉得也有可能。有一部明朝的电视剧,胡军版。朱元璋有个侍卫叫二虎。他一生都没有朱家鞍。他为朱元璋的统治收集了许多人的犯罪证据,甚至杀害了许多人。他知道朱元璋的秘密太多了。朱元璋年纪大了,他让二虎带家人回老家安度余生。结果镜头一转,就是伏击二虎马车后面的锦衣卫。虽然留下了悬念,但我觉得二虎一家肯定不会好好结束。二虎如此,廖永忠也为朱元璋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活动,做事就是做绝的朱元璋,有这样的理由不用吗?


廖永忠做错了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个功臣?廖永忠做错了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个功臣?

,,,,,,,,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