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汉和帝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汉朝皇帝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朝皇帝刘达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梁贵人。巧合的是,康熙也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孝康章皇后童佳。通过简短的介绍,两人有了交集。事实上,他们的共同点不止于此。
@ 两人继位相当特殊。
刘肇出生于公元79年。按照“立长不立贤”的传统,他没有资格继位。然而,汉章皇帝刘洋和窦皇后是表弟妹妹,他们是近亲,导致窦皇后无法生育。为了巩固后位,窦皇后抚养了刘肇。在窦皇后的支持下,刘肇成功地“插队”,继位是合乎逻辑的。
与其他朝代不同,清朝立储遵循“立贤不立长”的原则。虽然康熙在顺治的儿子中最聪明,但顺治并不溺爱他。相反,她非常溺爱董鄂妃的儿子福全,并故意将其作为储备。她受到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她对康熙持乐观态度。此外,顺治感染了天花板,这是危险的。康熙小时候得到了天花板,可以终身免疫。最后,顺治妥协了,把王位传给了康熙。
[img]241431[/img]
年幼继位是两人的第二个共同点。
张和二年(88年)2月30日,刘肇继位,年仅十岁。顺治18年(公元1661年),顺治突然死亡,8岁的康熙登基。他们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成为巨大帝国的领袖。
两人内有太后听政,外有朝臣协助,皇权旁落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夺权,才能改变现状。刘肇初登基,窦宪以外戚身份结党营私,为非作恶,擅权干政,甚至圈养刺客,暗杀公卿朝臣。刘肇与清河王刘庆、宦官郑中、蔡伦等人密谋划。六月二十三日,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刘肇在执金吾和北军的支持下,关上城门,一举擒拿窦党。窦宪、窦杜、窦景等人被迫自杀,郭黄、郭举、邓叠、邓磊等骨干成员被捕入狱。刘肇十四岁正式君临天下。
康熙智斗鳌拜也惊心动魄。鳌拜是顺治指定的四位辅臣之一。他通常傲慢、傲慢、专横,并逐渐成为威胁皇权的定时炸弹。康熙以“库布”的名义训练年轻的保镖。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5月16日,康熙命令库布勇士逮捕上朝鳌拜,软禁,鳌拜党羽全部被杀。康熙也在14岁时成功排爆,负责政府事务。
高超的执政能力也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在文治方面,刘肇在政治上勤于政务,招贤纳士,对农业采取减免税、奖励耕种的扶持政策。从法律上讲,他主要是宽大处罚,注重清理不公正的监狱。平时,寡妇和孤儿赢得了人民的心。灾难发生时,朝廷安置灾民,救灾济民。永兴元年(105年),东汉耕地面积732万公顷,人口5325万,东汉国力达到顶峰。历史上被称为“永元之隆”。
康熙的国家治理成绩单并不简单。他重用汉朝大臣,巩固皇权地位,恢复北京检查、计划等评估制度,整顿官员治理。在经济上废除贵族特权,鼓励农民开垦土地,采取地丁合一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康熙还修复了水利,改善了水运,废除了工匠的工匠,促进了工匠的发展,创造了134年的“康乾繁荣时期”。
[img]241432[/img]
封建皇帝除了文治之外,还有武功。刘肇亲自执政后,先后平息了南北匈奴、武陵蛮、西羌的叛乱,使东汉再次平静下来。永元六年(94年)7月,西域都护班独自夺回北匈奴控制的西域,属于50多个国家,西域回到东汉怀抱。
康熙的军事不容低估。他在内部平定了三藩,恢复了台湾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外部组织力量进行了两次对外战争,迫使他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的界限。康熙36年(1698年)2月,康熙亲征加尔丹。在众多叛乱的亲属下,加尔丹死于科布多的暴病,从而在东亚占据了主导地位。
两个人也有困惑的时候,比如立储。
刘肇的儿子在未成年时就去世了。他怀疑是外戚或宦官造成的。为了保护王子的安全,刘肇秘密将王子送到民间抚养。元兴元年,刘肇去世,生前没有指定王子。邓绥皇后四处寻找刘龙,他刚刚找到了100天,并将其列为王位。刘龙在位仅220天就去世了,创造了皇帝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历史纪录。
九子夺权是康熙晚年最头疼的心脏病。为了各自的利益,所有的王子都组成了一个联盟。王子党、四爷党和八爷党制造舆论,创造动力,相互攻击。一群男人的宫心计,多次搬上银幕,消耗了朋友N多个流量。@ 四哥胤祯继承了大统,成为康乾盛世上下的关键人物。
刘肇略不同于康熙。
他注重德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窦太后去世后,刘肇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感受到了窦太后的养育之恩,仍然把她当成章德皇后,与先帝刘达合葬。生母梁贵人被封为皇太后,家人妥善安置。
甘英奉西域都护班在永元九年(97年)出使大秦。一群人出龟兹(今新疆库车)。、经条支(今伊拉克)、过安息(今伊朗),到达波斯湾沿岸。虽然甘英没有完成使命,但它提高了东汉对中亚国家的了解。
[img]241433[/img]
刘肇落选作为千古一帝的备选,主要有三个原因:
@ 刘肇执政时间只有17年,一年27岁。他铲除窦宪的外戚后,真正的亲政时间只有13年。这比康熙在位的62年差了45年。在一部62集的历史剧中,刘肇撑到了17集,康熙自然成为了吸粉冠军。
@ 刘肇事势力不得不依靠以郑中和蔡伦为代表的宦官势力。窦宪倒台后,郑中被提升为长秋。14年(102年,郑中被封侯年),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侯的宦官。叶凡在《后汉书》中评论道:“中官使用权力,从公众开始。”刘肇种下了东汉宦官的种子。
@ 东汉共有14位皇帝,平均年龄不到30岁。除了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献帝刘协,其他皇帝的寿命都不到35岁。皇帝早逝,幼子上位,是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的主要原因。
最后,刘肇在千古一帝的竞争中落选。平心而论,郑众“为人谨敏有心”,经常与刘肇商量政事。蔡伦的造纸促进了世界文化和思想的进步和交流。两人树立了宦官的正面形象,没有专权乱政。后人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把东汉宦官的政治账记在刘肇身上是不公平的。其他皇帝在东汉中后期表现不佳,也拖了刘肇的后腿,他背着黑锅,还被泼了脏水。
汉和帝与康熙皇帝相似,为什么不被评为千古一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