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慈禧太后的生活水平。据《流亡日志:山西慈禧53天》统计,慈禧的日生活费是纹银4.2万元。这个概念是什么?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主力巡洋舰“吉野号”欠中国军民无数血债,售价只有6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慈禧太后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到“吉野号”。慈禧这么“坏”几个月,一个北洋水师就这么“坏”消失了。
[img]241201[/img]
因为这个数额可怕,至今还有很多争议。但相对更真实的锤子是慈禧太后亲信太监小德张的记忆。
在小德张养子的儿子张仲辰的《我的祖父小德张》一书中,慈禧太后的生活几乎是“零距离”的。慈禧每天只吃晚饭,周围有400或500个小太监,每顿饭吃360道菜。还有“责任制”,哪道菜做得不好,即使馒头蒸得不好,也必须调查到底,从烹饪厨师到跑腿太监,检查谁会打谁。
说实话,在慈禧掌权的那一年,虽然她经常“追查到底”,但她最认真地发现了这件事。慈禧经常安全地吃饭。殿外的小太监被打得皮开肉绽,直到慈禧吃完饭才停下来。这只是慈禧的“伴宴”。用小德张自己的原话说:“如果你的祖先(慈禧)一天不打人,你就不能吃饭。”
以“打人”为例,这基本上是慈禧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吃饭”时打人?以小德张晚年的回忆,慈禧每天都打人“名”,那可是多了:比如每天在宫里散步,哪儿花开得不好?立即打电话给太监。池中的鱼没有浮起来,还打了太监一顿。孔雀笼子里的孔雀没有打开屏幕管事的太监也要挨打!简直就是“老祖宗(慈禧)不打人一天也过不去。”
这样的脾气,慈禧的生活自然非常精致,大臣们给她礼物,更小心。例如,晚清的重要大臣,未来的北洋英雄袁世凯,相当擅长送。袁世凯的技巧是给慈禧送新鲜的外国商品,如法国玻璃八音箱和精致的法国瓷盘,每次都以“成本效益”的方式哄慈禧。
但袁世凯能做到这一点,也是舍得下本,给李莲英等慈禧“身边人”都送不少,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慈禧的喜好。比如袁世凯曾经把印度产的“上珍”烟土送给李莲英。李莲英刚点好享受,偏巧慈禧来了,闻着“上珍”烟土的香味,还饶有兴趣地问:“这是什么香?“吓得太监们忽悠她说是“藏香”,才把这件事藏起来。当时清宫太监抽烟成风,但“老总管(李莲英)不叫老祖宗(慈禧)知道”。
[img]241202[/img]
连身边的人都能瞒着她到这一点。
如果说这些平时还是慈禧的深宫生活,那么一场庚子国难,慈禧就让世人看到了她的“生活水平”。据《重建华县志》记载,当时失去了在北京向西奔跑的慈禧。当她穿越华山时,她不得不专门制作两张漂亮的“皇家床”。“皇家床”由珍贵的檀香木制成,周围有玻璃,上面有清水和金鱼。装饰非常豪华。但临上华山时,慈禧又觉得山路难走,干脆绕道而行。天价“御床”当然也就废了。
慈禧逃到西安后,虽然当时陕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旱灾,但慈禧的奢侈生活却变得更糟。即使国难当头,慈禧每天的个人膳食费用也在22银子以上。为了给她喝牛奶,她还专门养了两头奶牛,每月只养牛的费用也在220多元。据《庚子辛丑随鉴记实》统计,慈禧在陕西的日子里,花了190万两白银。当然,与她在皇宫里的费用相比,她确实“节俭”。
如此“节俭”的生活也为慈禧的“周围的人”提供了一个致富的机会。例如,慈禧每天都要吃“燕菜”。如果“燕菜”不能按时送到宫殿,办公室官员将被判有罪。所以守卫宫的太监也抓住机会勒索,“燕菜”的“宫门费”有32银子,不付钱不接受,赚了很多钱。吃口菜,可以衍生出腐败的产业链。这样一种“坏”的方法,坏不止一个北洋水手?
也就是说,在慈禧在陕西“节俭生活”期间,许多人已经够了。当时,陕西中学的学生,未来的联盟骨干在右边,当然,他们很生气,几乎暗杀了慈禧(被同学拖回来)。但无论你是否杀人,只要你看到这一系列的“幸福生活”,你就会知道清朝,真的没有希望。
慈禧太后的生活水平是多少?半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