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果朱允炆没有削藩,如果不削藩的话 朱迪还会造反吗?

很多人不了解朱允炆和朱迪的事情,

建文元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不久,基础浅薄的情况下,听取了齐泰、黄子澄、方孝茹等核心智囊团的建议,草草掀起了削藩浪潮。有一段时间,许多藩王的爵位被削减并入狱,甚至一个藩王(湘王朱柏)被迫放火自焚。在这样的背景下,远在北平的燕王朱迪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史称“靖难之战”。

“靖难之战”持续了四年,最终以朱棣大获全胜,建文皇帝朱允炆离奇失踪而告终,朱棣如愿登上皇位,为永乐大帝、明成祖。

那么,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砍藩,朱棣还会起兵造反吗?其实,真的不一定是!

[img]239707[/img]

为什么朱棣要起兵?

虽然朱迪起兵时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自己起兵的借口。事实上,他起兵的原因是非常现实的。

@ 它是为了维护你的既得利益。众所周知,建文帝削藩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在他看来,他的藩王叔叔,尤其是守卫北方边境的九大藩王,都握着重兵,对自己构成了太大的威胁。因此,为了消除这些来自藩王的威胁,他不得不掀起削藩浪潮。

[img]239708[/img]

客观地说,建文帝的担忧并非不合理。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儿子,虽然这些藩王中有一些能力平庸,但也有不少人能打好仗(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对于这样一位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控制英雄的侄子一代的年轻皇帝来说,这些叔叔一代的藩王中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如果他们不削减藩王,这种情绪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未来真的很难保证没有人起兵造反。因此,从建文帝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来看,削藩倒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建文帝削藩的举动太仓促和悲惨了。他刚登基,基础还浅的时候,就匆匆掀起了削藩浪潮。短时间内,周王、代王先后被剥夺头衔,废为普通人。湘王朱柏甚至因为受辱而纵火自焚,这是一场恰到好处的人间悲剧。

[img]239709[/img]

在这样的削藩背景下,远在北平的燕王朱迪隐约觉得危险即将来临,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挂在他的头上。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他想要的,而是他最初的利益被生活所夺走。在朱迪看来,如果没有行动,他的好侄子风暴措施很快就会来到他的头上,几个封面兄弟即将结束,然后他将一无所有,也许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为了生存,也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他在各方面准备不足,这应该是他叛乱的主要原因。

[img]239710[/img]

@ 来自皇位的诱惑。自古以来,作为皇帝的儿子,有些人不想成为皇帝,但这只是少数。事实上,作为皇室的孩子,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尊重九五的心,朱迪就是这样。只有当他的父亲朱元璋和作为王子的哥哥朱彪还活着的时候,出于对父亲的恐惧,对哥哥朱彪的威望和能力的认可,他才不敢有任何异心。他不得不做自己的藩王,尽最大努力为朱家王朝守护北方边境。

朱棣对王位的极度渴望应该从洪武25年(1392年)开始。今年,随着他哥哥朱彪的去世,储君的位置空了。他开始对王位产生强烈的希望。在他看来,他的父亲肯定会在他们的兄弟中重新选择继承人。如果是这样,朱棣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首先,他守卫北方边境这么多年,他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第二,在众多藩王兄弟中,他的能力也很出众。因此,朱棣认为自己将是未来储君的最佳人选。

[img]239711[/img]

然而,所谓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父亲朱元璋实际上越过了他们的诸侯儿子,直接选择了他哥哥朱彪的儿子朱云文为皇太孙!这无异于在他燃烧的希望之火上浇了一勺冷水,彻底唤醒了他:这辈子成为皇帝是不可能的。不管贡献有多大,都只是维护朱家王朝的马前卒。原本以为触手可及的王位突然变得遥不可及,朱迪非常失望!

当然,失望属于失望,但毕竟,他仍然是藩王。他仍然拥有丰富的荣耀和美丽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仍然是一个持有重兵的藩王。在别人移动他的奶酪之前,他仍然没有勇气和计划脱颖而出,但对王位的巨大欲望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悄然发芽。只有时间一到,它才会在历史时刻爆发,这应该是朱迪起兵的重要原因!

[img]239712[/img]

若不削藩,会发生什么?

那么,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削藩,会发生什么呢?

应该说,如果建文帝不削藩,至少会对朱棣的造反大业产生以下两个影响。

第一,朱棣没有起兵的借口。自古以来,无论做什么,中国都一直注重“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用现在时尚的话说,是不可能得到舆论的支持的。众所周知,朱迪是在建文帝削藩的旗帜下,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出兵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少年天子朱允炆因为受到齐泰、黄子澄、方等人的煽动,乱行削藩,挑拨了我们老朱叔侄的关系。他是一个大地的大臣。现在让我朱老四遵守太祖的遗训,开始兵靖难,铲除皇帝周围的大臣。

[img]239713[/img]

当然,我们也知道,朱棣所谓的“清君侧、靖国难”纯粹是单方面的说法,根本经不起事实的验证。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甚至找不到这个不成熟的起兵借口。

第二,朱迪会有太多的顾虑。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建文帝对其他藩王的大力削减导致朱迪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他梦寐以求的王位)而匆忙起步。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这应该是朱迪叛乱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导火索。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那么朱迪还是那个享受荣华富贵、手握重兵的诸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仍然坚持起兵造反,他将不得不担心太多。他应该考虑他的家人、下属和家人的生命;如果你失败了,你可能会失去你的名声,注定要失败;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士兵是否会真诚地与他战斗。毕竟,作为一个反贼,因此,在这么多的顾虑下,朱棣很难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img]239714[/img]

综述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迪应该清楚地计算这个账户,虽然成功后的诱惑足够大,但同样,失败,他永远不会翻身,在如此高的回报对应于高成本,作为一个正常人,有太多的担忧,很难做出这样的冒险决定,因此,如果不是在建文帝一步一步的削减下,朱迪真的不一定敢起兵造反!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就是历史,一切都是肯定的事实,没有人能改变,因此,即使朱云文真的不削减附庸,朱迪也不会叛乱,但事实是:朱云文削减附庸,朱迪也开始,也打败了侄子朱云文,赢得了王位,创造了自己的一代繁荣,所以!


如果朱允炆没有削藩,如果不削藩的话 朱迪还会造反吗?如果朱允炆没有削藩,如果不削藩的话 朱迪还会造反吗?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齐泰是谁?齐泰是怎样的人?齐泰最后有何结局
  •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特别是建文帝时期,齐泰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备受重用。建文初年,齐泰与黄子澄同参...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