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楚庄王在公元前606年获得中原奖只是为了展示楚国北上图霸的雄心壮志,那么300年后,秦武王将秦国统治世界的雄心壮志告诉世界。然而,楚庄王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回到了楚国。不久之后,他成了一代霸主,而秦武王没有给自己一条退路。他直接举起龙文赤鼎,然后死去。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间第二位称王的秦国君,也是“奋六世之余烈”之一,但他的功绩远比他的死轰动。事实上,秦武王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秦王。也许他太雄心勃勃了,四年后就死了。然而,虽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在四年内做了很多事情,这足以让他成为秦国历史上伟大的国王。
秦武王的名字是赵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秦惠文王去世后,孔武强大而雄心勃勃的赵荡成为秦国第二位国王。他继承了王位,第一件事就是驱逐张仪。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他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并在战国时期提倡连横战略。然而,张仪一直在耍花招,强迫和引诱其他诸侯国。在历史上,他戏弄楚怀王的事情是非常有名的,也是如此,张仪结了不少敌人,只是大家都怕秦国,不方便对张仪出手。
秦武王在继位前就开始不喜欢张仪了,更何况张仪的使命几乎完成了。秦武王继位后,决定驱逐张仪。张仪自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主动要求去魏国。他用三寸不烂之舌暂时救了自己的命。
[img]235769[/img]
然后秦武王将相国一职改为丞相,为了区别于世界上的诸侯国,立即设立了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楚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的意图非常明显,即东进。为了稳定各国,秦越交好,制衡楚国,与魏国结好,防止魏韩结盟,与齐国结好,制衡魏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忘记平息蜀乱,攻打义渠。@ 一切都是为了在东进路上没有其他诸侯国横插一脚。
秦武王曾对甘茂说:“寡人想让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这其实就是秦武王夺取中原统一世界的野心,那么如何才能“开车通三川,窥周室”呢?攻打韩国的宜阳是最关键的一步。宜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占领宜阳,就可以直接进入洛邑,也就是周天子的根据地。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终于决定攻打宜阳,甘茂和舒昌封领兵攻打宜阳。这场战斗并不容易。在最初的五个月里,战争陷入僵局。秦武王甚至想放弃,最终坚持下去,继续增兵。公元前307年,宜阳被攻下,秦军渡过黄河。
秦武王首先要求凯里疾率领百乘进入东周王畿洛邑,周红王迅速派人迎接,然后秦武王带着几个大力士来到洛邑。他这次旅行的目的自然是让世界各地的人知道他的野心,所以他去了周王室的太庙看九鼎。九鼎传言是夏禹制造的,象征着九州,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秦武王自然想看看。
于是他带着任轻、乌获、孟说去太庙看九鼎。九鼎有自己的代表之地。秦武王看到了雍州鼎,属于秦国,所以他想把龙文赤鼎带回秦国。
[img]235770[/img]
秦武王问周围的大力士谁能举起龙文赤鼎。其他人说他们没有这种力量。只有孟说他们可以,所以他们向前举起鼎,站起来,迅速放下。秦武王看到孟说他们举起来了。一向认为自己强大的秦武王自然不能输给孟说,所以他们也去举起鼎,想走两步向大家示威,但此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无法承受鼎的重力,于是他们崩溃流血,就这样,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为什么被鼎砸死?一方面,秦武王自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想证明自己配得上龙文赤鼎。当他逆力而行时,他的身体最终无法承受鼎的力量,所以他被杀了。
另一方面,周朝的朝气还在,就像三百年前,楚庄王屯兵洛水问九鼎的大小和重量一样,王孙满拒绝了:“周德虽然衰落,命运没有改变,鼎的重量也没有问。”虽然楚庄王仍然说得很快,但他也认为时机不对,所以他退出了军队。秦武王显然太焦虑了。他知道自己做不到。结果,他毁了自己的生命,但他早就说过“死不恨”。
如果秦武王不坚持夺冠,而是退兵回秦,也许秦统一世界的时间会提前到来,后来的宣太后和秦朝可能没有机会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痕迹。
秦武王在洛阳举鼎被砸死,他为什么这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