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宣太后(?-前265年),米姓,或秦宣太后,出身楚国,是秦国侯魏冉的异父姐,后来是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起初,宣太后是惠文王的妃子,叫米八子。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生下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后去世,由武王的弟弟,即米八子生的公子,即秦昭襄王,米八子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41年的临朝称制。秦昭襄王41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命范菊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开始失势,甚至被范菊抛弃。第二年(前265年)10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丽山。
人物介绍
战国时人。秦昭襄王的生母。楚国贵族,米姓,惠公主,称米八子(八子是公主的等级)。秦武王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米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支持妹妹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公子姬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以魏冉为相邦,封隋侯(今河南省邓州市),专朝政。封同父弟米蓉为华阳君;封一子王子悝为高陵君,后封邓(今河南孟县西);另一位亲儿子公子,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合称“四贵”,富于王室。41年(前266年),秦昭王以范菊为相,她失势,次年10月去世,埋葬在芷阳丽山。
人物评价
宣太后-不羁烈马
这个女人简直就是不羁的烈马!她是著名的秦宣太后——
太后的称谓始于她。宋代高成《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说:赵王母米氏,宣太后。于是王母开始称之为“王母”。因此,范遂说秦王有独闻太后的话。后来赵孝成王新立,也有太后用事的说法。是太后之号,从秦昭王开始。汉袭秦故号,皇帝也尊母为皇太后。”
太后的专权也是从她开始的。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秦宣太后始也。”她统治秦国36年,作为太后,大大发展了国力。“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天下皇帝,天下西向稽首”(《史记·侯传》)。
芈姓是楚国的国姓。可想而知,她是当时楚王的姐妹之一。秦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位芈八子在丈夫秦惠文王活着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也不能说是多么得宠。至于她生了三个儿子,很可能是“无意插柳成荫”。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真的受到了丈夫的喜爱(以她的性格,这可能更大)。惠文王的第一任妻子秦惠文嫉妒不已,想尽一切办法清理米八子,以至于丈夫一死,秦惠文就与继任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米八子的宝贝儿子嬴姬送到燕国成为人质。看到母子俩的生命即将黯淡结束,事情却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前途光明。
关键问题在于继位的秦武王。秦武王天生武功好,武功多,但他也死于这种偏好。秦武王在位第四年,死于孟说(力士)。
秦武王无子,中国人为秦昭王(秦昭襄王)而立之,为质于燕的米八子之子姬(则)。米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号)。秦昭王年轻,宣太后主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以楚里疾为相,控制秦国军政大权。魏冉将军的职位,是秦置将军的开始,也是宣太后的创举。但此时政局动荡不安,秦武王诸弟争立,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和大臣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太后、魏冉对抗,内乱三年多。秦昭王二年(公元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了最大的努力,包括公子壮、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大臣,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乱”遂平。宣太后封同父弟为华阳君,封子显为高陵君,封子显为泾阳君,形成党亲专政格局,威震天下。秦国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特的勇气,以其强大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秦宣太后芈八子简介 秦王妃米八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