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羊欣,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说到王献之,大家一定都知道羊欣的叔叔是王献之。
泰山县南城县人羊欣,是东晋至南宋的书法家,也是书法史学家。
杨氏家族是泰山著名的家族。家里的名人有羊曼、羊秘、羊固、羊诱、羊枯等。杨欣的祖父羊权曾担任黄门侍郎,他的父亲羊无疑担任桂阳太守。家庭南渡后,杨欣在晋宋时期入仕,曾担任中散大夫、宜兴太守。
[img]233989[/img]
羊欣的叔叔是王献之,他的书法也是直接师从王献之,人们把他和同时代的书法家薄绍之合称为“羊、薄”。杨欣从小性格沉稳,不争强好胜。他博览群书,擅长隶书、行书、草书,隶书特别精湛。据说十二岁时,吴兴太守的王献之特别欣赏他。羊欣穿着新娟裙午睡时,在裙子上写了几句话后离开了。看到这些话后,羊欣受益匪浅,在书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时人称“最得王体”。当时,“买王得羊,不失望”这句话甚至很流行,意思是买不到王羲之的话,得到羊欣的儿子,这并不令人失望。人们认为羊欣的话可以与王羲之的书法相媲美。后世也有人认为,羊欣只是盲目地模仿印章,没有理解王书法的本质,没有突破王羲之的模式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缺乏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的魅力,但这并不影响羊欣是王书法的有效后裔。羊欣传世的书法作品有《暮春贴》、《大观帖》、《闲旷帖》。
[img]233990[/img]
杨欣也是一名书法史学家。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新的审美属性——自然。他也是第一个向艺术批评介绍自然概念的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赞美二王的书法。作为王氏书法的传人,他也认识了二王。他是第一个赞扬王羲之作为书法家成就“古今莫二”的人。同时,他还明确区分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法风格的差异,对后人对二王书法性质的认识有很大影响。羊欣在书法史上写了《采古能人书名》。这本书记录了从秦朝到晋朝的69位著名书法家,介绍了他们的籍贯、老师和他们擅长的书法风格,并发表了简短的评论。
羊欣的书法是从谁那里学来的?王羲之的书法是怎么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