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孙策托孤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期间,孙策准备偷偷北上攻打许都,把汉献帝这张宝牌握在自己手中。不幸的是,孙策在外出打猎时,被偷偷袭击,一箭正中脸颊。这些偷袭孙策的人是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报仇,孙策在平定吴郡时,杀死了许贡。孙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只能临终托孤。当时他打电话给孙权,说:“如果内事不决,可以问张昭,外事不决,可以问周瑜。”
[img]233930[/img]
张昭和周瑜似乎都是孙策的托孤之臣,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在演义中,正史中没有这句话的记载。在《三国志》中,孙策当时的孤儿与刘备对诸葛亮的孤儿非常相似,这大致意味着如果孙权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任务,张昭可以取代它。可以说,张昭不仅赢得了孙策的信任,而且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说到这里,大家肯定看不懂。这周瑜和孙策是连襟的,从小就很熟悉,彼此相交。更何况周瑜的能力比张昭强,至少两人之间没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孙策只依靠张昭而不是张昭和周瑜?
[img]233931[/img]
孙策之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孙权还年轻,江东的内部政权极其复杂,各门阀士族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没有梳理好。在这种情况下,孙策仍然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和威望来镇压这群高权重的老大臣,但孙权没有军事成就,也没有为东吴拓展领土。他用什么来镇压他?正因为如此,孙策必须从这些大臣中选择一个人,帮助弟弟掌权,而这个人,就是一向忠诚忠诚的张昭。
[img]233932[/img]
事实上,张昭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孙权对他的委托。在孙策的葬礼上,他宣布了自己的命运,尊重孙权,安抚人民,让各行各业的英雄安定下来,用实际行动支持孙权。他亲自帮助孙权上马,列兵出兵,以阻止所有人。当大臣们看到张昭向孙权屈服时,他们为什么不屈服呢?就这样,在张昭的推动下,孙策与孙权之间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而且没有提到周瑜,正是周瑜和孙策关系深厚。如果当时权重很高的周瑜再次成为托孤重臣,一方面,当时的大臣们可能不愿意看到周家变大;另一方面,周瑜后来带兵丧葬,也在孙权面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进一步巩固了孙权的权力。更何况孙权在这个时候给了周瑜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可以进一步延续孙家和周家的香火,两家人都很开心。
[img]233933[/img]
笔者认为,孙策临死前有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孙权顺利接管了自己的权力,也让江东内部没有纠纷和混乱。不得不说,孙策真的走了一步。
周瑜的能力并不比张昭弱 为什么孙策托孤选择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