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汉桓帝刘志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说。
说到汉桓帝,全世界都会想到一个昏君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种描述:“自桓帝和灵帝以来,政府一直在腐败……”因此,即使汉桓帝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经典的坏事,全世界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汉朝走到尽头的罪魁祸首。但真的是这样吗?你能相信《三国演义》的描述吗?
[img]233387[/img]
汉桓帝刘志生于李武(今河北省博野县),汉章帝刘曾孙,河间孝王刘开孙,李武侯刘翼之子,母亲明。刘毅去世后,刘志攻爵为侯。显然,按照这种趋势,刘志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但东汉末年的政府太混乱,给了他这个机会。
东汉时期,汉桓帝登基前,王位发生了几次变化。汉顺帝死后,两岁的汉冲帝成了皇帝,可惜小皇帝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后来,梁太后和她的哥哥梁冀从皇室中挑选了一个孩子作为皇帝,这个人就是汉质帝。汉质帝是个聪明有话可说的人。他曾在朝廷说梁冀是个霸道的人,所以被梁冀杀了。后来梁太后把刘志送上了皇位。
[img]233388[/img]
汉桓帝也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不愿意屈服于别人。而且,梁冀还是一个不懂得克制自己脾气的人,把自己的地位放在皇帝身上,这让汉桓帝头疼。汉桓帝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多,所以要夺回政权,只能智取,于是他想到了宦官。延禧二年(159年),汉桓帝联合使用单超等五位宦官,成功除去梁冀及其党羽,一举歼灭梁氏,五人同日被封侯,称为“五侯”。
解决梁冀问题后,汉桓帝从梁冀家中抄出了相当于国家半年税收的财产。汉桓帝也是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他获得了这笔巨大的财富,并没有把它用在自己的享受上。相反,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免除了下半年全国人民的税收,并将梁家庞大的林源分配给了穷人,因此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宦官们给汉桓帝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当然,他需要奖励。因此,汉桓帝以功封中的常务单超、徐黄、左、唐衡、具媛为侯。然而,汉桓帝没想到的是,他的行为使宦官的权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政府甚至落入了宦官的手中。
[img]233389[/img]
由于宦官控制政府,党同伐异,引起了官僚医生的不满。因此,延禧九年(166),为了夺回政府中士大夫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家族豪族和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英和其他200多人被捕,形成了第一次党监狱的灾难,这也为汉朝的衰落奠定了基础。
然而,汉桓帝最受后人批评的是,他在执政期间沉迷于女性色彩,后宫有五六千人。在这件事上,汉献帝在初平元年将汉桓帝从寺庙中删除。
汉桓帝刘志,除奸臣减民赋,为什么还有人说他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