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徐有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朝大臣徐有贞是个复杂的人。一方面,他博学多才,精通水利,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另一方面,他性格低劣,善于钻营。他为了升职不择手段,心胸狭窄,必须报复。他甚至诽谤皇帝,杀害了忠诚的大臣于谦,成为一个被唾骂的卑鄙小人。
[img]232524[/img]
徐有贞原名徐成,是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她个子不高,小眼睛明亮,心胸开阔。朱瞻基执政时,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当了一名吉祥的学者。后来,她被提升为翰林院的侍者。虽然他在皇帝身边服务,地位高贵,但他的等级不高,没有权力和油水。雄心勃勃的徐程非常不满意和焦虑。他总是想做一些精彩的事情。但有时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做出彩的事却成了糙事坏事。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俘,瓦拉大军强迫首都,朝廷上下恐慌。在这个危机时刻,被称为精通阴阳五行的徐成,为了避免灾难,建议朝廷迁都南京。我不知道他的建议是胆小还是想哗众取宠,引起皇帝的注意。无论如何,它更扰乱了人们的心,受到了主战派大臣于谦的严厉批评。于谦大声说:“提议迁都的人应该斩首!”
胡、陈循等朝廷大臣都支持于谦的意见。众所周知,一旦京都迁往南京,就很难回来。中国历史上从南到北的统一进程很少发生(朱元璋北伐除外),大明朝很可能成为南宋又一个安全的朝廷。
朝廷采纳了于谦的意见,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打退瓦拉人的进攻。徐成偷鸡不会腐蚀米饭,建议迁都被很多人嘲笑、指责甚至唾骂,灰色抬不起头来,仕途也受到很大影响,停滞不前。徐成不甘心,让很多人走上谦虚的道路,请他向皇帝推荐自己为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校长)。于谦觉得他知识渊博,还真为他说了些什么,但皇帝朱祁钰却不喜欢妄言迁都的徐成,否决了于谦的提议。徐不知道皇帝不同意,还以为于谦不帮忙,就把于谦恨在心里。后来,他把关系拜在内阁大臣陈循的门下,听从他的建议,把名字改成了徐有贞。
[img]232525[/img]
徐有贞虽然是个小人,但却是个有才华的小人,对水利事务很好,治河能力居群臣之首。1453年,在许多大臣的推荐下,朝廷派他解决黄河沙湾河段(今山东阳谷)的决口问题。这里的水病已经持续了七年,尚未治愈。经实地考察,徐有贞提出了设置水门、挖支河、疏浚运河的治河方案。经朝廷同意,他亲自组织了建设。经过550多天的努力,治河工程终于圆满完成,疏通了水运,造福了当地人民。徐有贞也得到了皇帝朱祁钰的信任,被提拔为左副都御史。
后来,朱祁钰病重,善于见风使舵的徐有贞与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密谋,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被软禁的皇帝朱祁镇复位登基。徐有贞是从龙之臣,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兼任兵部尚书,进入内阁参赞政务,成为他梦寐以求的“大人物”。徐有贞发达了,于谦倒霉了,他被逮捕下狱,定为“更立东宫”谋反罪。当时朱祁镇对杀不杀于谦犹豫不决,认为他有功于国家。此时徐有贞说:“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于是,朱祁镇下令将于谦处死。
于谦被杀
至于谦之死,笔者认为主要是英宗朱祁镇的责任,徐有贞只是为他提供了杀人的借口。事实上,从谦力主废朱祁镇皇位,遥遵其为太上皇起,于谦就为自己埋下了炸雷。再加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被废除,于谦说话了吗?朱祁镇被放回,然后被软禁。于谦说话了吗?朱祁镇生活尴尬,妻子被迫做女红挣钱养家,于谦管吗?于谦可能也说过话,但肯定没有为朱祁镇而战。这样,重新成为九五之尊的朱祁镇,对恶感满满的于谦下毒手,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于谦还是死在了皇权斗争中。作为一个卑鄙的恶棍,徐有贞充当了皇帝的帮凶,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是明朝的水利专家,也是陷害忠臣的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