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7年11月,雄心勃勃的朱元璋任命将军徐达为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带领25万精兵北伐中原,发动对元朝的决战。此时的元朝军队,在北方红巾军持续十多年的打击下,早已大伤活力,在徐达破灭的攻势下,一败千里,望风而逃。洪武元年8月,徐达几乎不血刃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匆匆逃离奔塞,元朝在中原97年统治结束。
[img]230691[/img]
徐达指挥的北伐一路势不可挡,几乎没有像样的硬仗就成功了。朱元璋的部队长期守护江淮,很少直接与元朝军队作战。北伐异常顺利,使明朝士兵普遍滋长了鄙视元朝军队的轻敌之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塞外,回到了他们祖先致富的漠北草原。它远离中原数千英里。明军一时难以涉足,使他们能够在这里休息,逐渐恢复活力,聚集了近9万人的骑兵,以及一代著名将军的忠诚支持,如扩大轮廓和帖子,重新获得了与明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力。
元顺皇帝及其继任者元昭宗为国家破裂和家庭死亡感到痛苦。他愿意放弃祖先打下的千里江山,多次向南出兵,扰乱明朝边境,多次与明军发生激烈冲突,成为明初的一大外患。
洪武五年来,随着国内形势的大定,徐达将军想起了逃往塞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他认为,应该利用明军士兵是百战雄兵,追求胜利,为元朝残余势力扫穴,以免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后患。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徐达对朱元璋说:“今天下定决心,普通人已经安定下来,北俘的归属者接踵而至,但王宝保出没边境,近复居林,愿鼓励士兵消灭。”建议派出大军北征塞外,彻底歼灭北元势力。
[img]230692[/img]
朱元璋的观点与徐达略有不同:“彼朔漠是一个穷寇耳,最终应该灭绝。但现在失败的人,远处漠不关心,自卫死亡,野兽战斗,贫穷的敌人?容忍它”。认为时机不是很成熟,元军的战斗力不容低估,被迫进入绝望的战斗,结果不可预测,建议暂停。但在徐达和其他人的反复坚持下,朱元璋最终同意发动北伐。
然而,朱元璋总是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他问徐达:“清等必征之,须兵几何?”徐达自信地回答:“十万士兵就够了。”。朱元璋不放心,把他增加到15万,以策万全。
洪武五年二月,徐达指挥军队分为三条路,北伐塞外。他带领中路军作为主攻,寻找歼-元军的主力。李文忠带领东路军成为奇兵,配合中路军,等待机会偷袭北元都城和林。冯胜带领西路军担任疑兵,出兵西北陕甘,迷惑了元军的分散。
徐达的作战计划是:中路军大张旗鼓,但持重缓进,吸引北元的注意,诱使他离开巢穴,向南出兵,与中路军作战。随后,李文忠的东路军迅速直接插入元军主力后方,切断了他的归路,与中路军完全围攻元军。
元军教练扩廓帖木儿的战术计划与努尔哈赤300年后与萨尔浒战役的战术相同。在战斗的早期阶段,敌人被深入诱惑,并试图动员明朝的三路军队相互分离。在一路上形成孤军深入的趋势后,他们集中所有主力进行包围和歼灭,然后转动矛头歼灭另一条路。
一代军神徐达是明朝一流的军事人才。然而,他轻视敌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徐达的中路军在进军过程中在野马川和图拉河遇到了元军,但明军每次都能轻松获胜。此外,洪武元年北伐元的大部分战役也一帆风顺。明军士兵从上到下都不关注元军。就连聪明的徐达也放松了警惕。
于是徐达的中路军把战斗当成了演习,“持重缓进”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一路追赶,一路高歌猛进,与李文忠的东路军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犯了孤军深入的禁忌。5月6日,拓廓帖木抓住战斗机,调动重兵,在岭北与徐达中路军合围,给了他雷霆一击。
徐达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危险之中。他率领部门拼命奋战,最终杀出重围,仓促撤退。元军一路追赶,在断头山再次重创明军。使中路军战死数万人,伤亡惨重,大败归还,军神徐达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败。
东路军李文忠的经历与徐达相似。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他突然被元军围攻,陷入了一场艰苦的战斗。幸运的是,李文忠在星夜迅速撤退,以避免被包围的厄运。冯胜的西路军进展顺利,一路攻城略地。然而,在其他两支军队失败后,冯胜不敢长时间独自留下,不得不抛弃所有被占领的城市,毫无成就地返回。洪武五年的北方沙漠之战以明朝的惨败告终。
徐达率军班师回朝,朱元璋这次宽宏大量,“以达功大,不问”,考虑到徐达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没有治愈他的罪行。然而,朱元璋仍然无法掩饰他对徐达的不满。后来,当他和大臣们谈论这场战斗时,他淡淡地说:“相信无谋者,以至于伤害了数万人。”他把提出北征计划的始作俑者徐达说成了一个鲁莽的人,没有远见,这让徐达丢了脸。然而,徐达在这场战争中捅了一刀。由于他的活力受到严重损害,明军在洪武时期再也不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远征,最终给北元留下了喘息的机会,成为明朝200多年来的一大危险。
徐达人生第一次败仗,朱元璋一句话太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