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石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消灭了西晋最后的20多万主力军和48位国王?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西晋永嘉五年4月,西晋最后20多万主力被东郡奴隶石勒包围歼灭。晋军的尸体堆成山,没有人幸免。这直接导致洛阳后续都城被打破,西晋被摧毁。晋书
石勒载记》:东海王越率领洛阳20多万人讨勒,越死于军队,主要是推太尉王衍,率领众东下,勒轻骑追赶。将军钱端与勒战争,被勒打败,被杀,衍军崩溃,被勒分骑围射击,像山一样攀登,没有人是免费的。
[img]226519[/img]
至于这场战斗的记载,后来出版的《资治通鉴》说晋军被打败,数十万人中有10多万人被围歼,剩下的被活活烧死吃掉。这个记录太血腥太离谱了,跟着《晋书》
《晋书》《怀帝本纪》 石勒记录等原始记录不符合要求,本文保留意见。《资治通鉴》
晋纪》:石勒追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从兵距勒出来,战死,军溃...于是数十万人,勒以骑围而射,相践如山。十多万王公士死者。王弥弟璋焚其余人,并食之。
20多万军队的概念是什么?曹魏灭蜀军20万,西晋灭东吴军20多万。也就是说,当时20多万军队足以平定世界,当然也足以捍卫世界。
然后我们不禁要问,石勒领导什么样的军队可以包围20多万军队,而他们几乎毫发无损?此外,这支军队还是以石勒的名义出征的东海王司马越。当他遇到伐木时,他为什么像羔羊一样被屠宰?
虽然这场战斗的历史有很多记载,但它并不出名。《晋书》中与《怀帝本纪》和《石勒记》有关的原始记载甚至不确定这场战斗的地点,只说发生在东郡。经过研究,《资治通鉴》认为这场战斗位于东郡苦县宁平城附近,也可以称为“宁平城之战”。
本文试图通过各方面的历史资料分析揭示西晋主力被屠杀的残酷真相。一片混乱的世界
[img]226520[/img]
石勒原本是并州的胡人,遇到灾荒成为流民,不幸被掠卖为奴隶。一路上,“两胡一枷”披甲带锁,经过长途跋涉,被卖给了山东省扁平的师欢为奴。师欢见石勒气势不凡,很快就恢复了自由。石勒还遇到了师欢家附近的马牧场主管桑树,并以相马术谋生。桑树和石勒白天管理马场,但私下做群盗活动。起初,他们只是建立了一个名为“十八骑”的强盗团体。后来,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所以他们公开引发了叛乱。
永嘉元年(307年),在官军的多方围剿中,桑树迅速死亡,但石勒凭借出色的军事和组织能力,在乱世如鱼得水,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河北、河南最大的叛乱势力。
在“宁平城之战”之前,石勒已经转移到各地,发展了10多万军队。他曾经向南发展,占领了襄阳。他曾考虑占领江汉地区,成就霸权。然而,石勒所依赖的主人张斌反对,建议他回到北方进行扩张。与此同时,石勒的士兵在南方水土严重不服,大规模疾病爆发,粮草不济,大部分军队死亡。正在草创东晋的王导也集结了大军,石勒决定重新向北发展。这就发生了关于西晋生存的“宁平城之战”。
为什么石勒部队因瘟疫“死者太半”,剩下的部队还能围歼西晋20多万主力?此时石勒还有多少部队?“宁平城之战”没有记录石勒的军队数量,但从战后不久,石勒和匈奴刘曜攻打洛阳时的“勒因率骑3万,进入自成高关”记载来看,石勒骑3万左右。而且,不难推测,能“围而射”全歼20多万晋军,而自己毫发无损,石勒这3万骑兵一定是骑射部队。
但问题是,即使石勒带着所有的骑兵和射击部队,如此庞大的晋军也不会全部被顺从地授予首领。西汉李陵的5000人也杀死了数万匈奴人。原因是什么?
虽然石勒出身奴隶,但他不得不说是一个集政治和军事于一体的奇才。规模庞大的骑射部队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使用骑射部队。在西方,发生在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中,帕提亚帝国仅用1万骑射就包围了7支罗马军团和4万支军队(包括2万人死亡和1万多人被俘)。你知道,罗马的7支军队都是百战之军和精锐骑兵部队,但面对敌人的战术,帕提亚军队几乎没有损失。这一战术被称为“帕提亚战术”,它依靠轻骑兵的机动性,远距离密集骑射,不接近肉搏。
[img]226521[/img]
罗马的惨重失败——卡莱战役
当然,石勒不知道“帕提亚战术”,但他已经在战争实践中自己探索出来,能够像蒙古人一样熟练地运用这种战术。
石勒很快发现,晋军的数量似乎很大,但它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混合军队,这当然已经成为石勒眼中的一块肉。他敢于用3万辆轻型骑马来拦截20多万军队,很快在苦县宁平市赶上了这支机动性严重不足的军队。
石勒让轻骑不断围射晋军,避免近距离肉搏战。晋军大部分是步兵,缺乏统一指挥,阵型分散。如果将军有一点抵抗力,他就会死。其他军队只会逃到队伍中间。结果有一个悲惨的场景,“围着它,像山一样爬,没有人是免费的”。
在这场战斗或屠杀中,石勒不仅包围了晋朝的最后一支主力军,还将司马越剖棺焚尸,说:“乱世人也是这个人,我为世报之,所以焚其骨告天地。”并用排墙处决了俘虏的王衍等贵族,西晋48位王同时死亡。
石勒是奴隶出身,他是如何消灭西晋最后20多万主力和48位国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