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是中国古代的巅峰,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这两个标志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是唯一一位兼任周边游牧民族的皇帝。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226326[/img]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至604年8月13日)汉族,弘农县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杨坚鲜卑的小字是那罗延(金刚还不错),鲜卑的姓是普六茹,普六茹鲜卑的姓是他的父亲杨忠,他是西魏恭帝赐予的。杨坚掌权后,恢复了汉姓“杨”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统一了几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打破突厥,被誉为“圣人可汗”;在内政方面,建立了先进的选拔制度,发展了文化经济,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家。隋朝时期,隋朝幅员辽阔,人口700多万,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时期。
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至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代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
[img]226327[/img]
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到雁门关救隋杨帝。提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被封为秦王。平定薛仁高、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分裂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将王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所有儿子列为王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接受建议。对内文治天下,严格节约,劝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开拓领土,攻打东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建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和谐相处。北方各民族共同被誉为“天可汗”,为唐朝100多年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圣人可汗”和“天可汗”
“圣人可汗”是隋文帝的尊号,“天可汗”是唐太宗的尊号。那么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什么区别呢?
[img]226328[/img]
@ 隋文帝的“圣人可汗”是由当时称臣附属的东突厥启民可汗推荐的,只得到了东突厥及其附属部落的认可。当时,西突厥和西域国家都不承认隋文帝的“圣人可汗”称号。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被消灭,以西突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君主共同被唐太宗称为“天可汗”。可以说,支持承认“天可汗”的范围远远大于“圣人可汗”。
@ 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基本上是一个荣誉称号,即东突厥没有实际控制。然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实权。唐太宗以“天可汗”的名义在漠北和西部地区设立了羁绊,甚至直辖州县。
总的来说,隋文帝的“圣人可汗”无法与唐太宗的“天可汗”相提并论是承认和支持的范围还是实际的政治影响。
为什么隋文帝被称为圣人可汗?东突厥及其附属部落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