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些拿到猪肘子的官员出宫后不敢扔掉。虽然他们真的很想扔掉,但如果他们扔掉了,一旦被起诉,那将是欺负君主,无视抄袭家庭和灭亡家庭的重大罪行。
虽然不敢扔,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官员不是傻瓜,自然会有办法处理,而且很巧妙。
[img]225742[/img]
那么,为什么官员们有处理皇帝给的猪肘的冲动呢?让我们来看看皇帝给的猪肘是什么好玩的。
据《啸亭续录》记载:定制,大多在元旦第二天、仲春、秋朔,行大祭神在坤宁宫,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自用御刀割析,所有大臣都自己割。
昭莲,《啸亭续录》的作者,不是一般人,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的后人,这些记录还是很详细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猪肘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而是朝廷用来祭祀的祭品。这种肉也叫肉。
[img]225743[/img]
做肉的方法很简单,也很暴力。
祭祀开始前,宫殿里的厨师会把事先杀死的猪去皮,切成大块肉,放入一个大锅里煮七八分钟,然后捡起来供祭祀。这里要提醒的是,煮肉时,除了开水,大锅里不能放任何其他调味料,一句话,就是煮肉!
这些肉首先被带到乾宁宫的祭台上,皇帝会带领王公大臣们祭祀,然后开始让官员们胆战心惊地品尝白切肉。
这种白切肉,不用尝就知道是无味的,味道一定很差。
当皇帝开始奖励官员们咀嚼这些猪肘和其他白切肉时,每个人都恭敬地握着它们。在感谢龙恩的同时,他们吃了肉,但他们仍然有一种美味和不够的表情。
[img]225744[/img]
皇帝看在眼里,满足在心里。嗯,这些臣子还是很厉害的!
其实这些肉不好吃,皇帝本人也不是不知道,但这是皇室的传统,当然一定要吃,好吃。
皇帝本人都可以吃,更别说这些臣下了?而且,对皇帝来说,这是对臣子的祝福,也是一种奖励。
但无论食物有多好,如果每天吃,也会让人厌倦弯曲,更不用说这种真正难吃的白切肉了?
但是没有办法。清朝吃这些白切肉的机会太多了。
由于清朝从白山黑水开始,进入中原后,一些祖先的传统仍然保留下来。当皇帝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想想甜蜜,所以这种白水煮肉祭祀的传统一直被历代皇帝所延续。
[img]225745[/img]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有时也决定了皇帝对一个人的印象。雍正元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一天,刚登上皇帝宝座的雍正第一次祭天,就把弘历单独叫到养心殿,给了他一块肉。弘历毫不眨眼地吃了它。雍正非常喜欢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很明显雍正内心的平衡在哪里。
在《清高宗实录》中有记载:
雍正元年,桂毛,春正月,次辛祈谷礼成,是世宗登基后的第一次大祭之典。召上养心殿,送上一份食物,意思是他日托的基础。志早先定,崇拜浩苍,所以俾承福受福。
这里的上指清高宗乾隆。
[img]225746[/img]
乾隆时期,喜功十全的老人乾隆,各种祭祀更加频繁,白水煮肉自然更多。
当然,官员的苦口旅行也特别频繁,但这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习惯吃美味佳肴的官员来说,白切肉就像嚼蜡一样,真的很难吞下去。他们不敢不吃东西。如果他们不吃,小心掉头。
官员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难吃的白切肉,比如加调料?
那么,你能自己给这些猪肘加调味料吗?我不敢。有一个例子,皇室亲王秘密添加调味料,被发现后受到惩罚。怡亲王足够强大。清朝为数不多的铁帽王之一仍然被称为宗人府喝茶。这些情节也表现在电视剧《颜夕宫的故事》中。
[img]225747[/img]
连亲王都不行,更别说这些普通官员了?
官员们带来的糯米纸藏在袖子里,浸泡在调味料里,用来包装皇帝奖励的白切肉,你可以粘上调味料,增加味道。虽然方法很好,但如果被发现,也不能吃,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存在的可能性很低。
[img]225748[/img]
官员们出宫后并没有真正扔掉难以下咽的白切肉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一句话:公平生不吃面条或偶尔吃,米饭从来没有上口过。喝的时候只有十盘猪肉,一壶耳朵煮茶。
这里说的不是别人,而是著名的鼎鼎铁嘴铜牙纪晓岚。
纪晓岚爱吃猪肉,也爱吃肥猪肉,几乎没有肉不开心。
这突然可以帮助那些不想吃白切肉的官员,到了下朝,走出宫门,大家都把这些吃不完的白切肉扔给了纪晓岚。
事实上,这些白切肉在出宫前几乎被官员吃掉了,不应该留下太多,否则每个人都不会在现场吃,乾隆皇帝会原谅他们吗?对于这些官员剩下的肉,纪晓兰当然是来之不拒的,一点也不多。
[img]225749[/img]
这样做的好处是,官员们既没有真正扔掉皇帝的奖励,让皇帝的脸看起来很好,也让纪晓岚失去了一个好口福,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据说清朝皇帝把肉分给官员品尝,不仅是一种拉拢,也是一种考验。按照皇帝的话说,这是一种幸福。能分配肉的官员自然要感谢皇帝的关心。
至于不好吃的问题,出宫门把吃不完的都扔给纪晓岚就行了。即使纪晓岚不想或者吃不了那么多,也要尽量给别人。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买不起肉。
随便扔到臭水沟里,肯定没有官员有勇气。
乾隆奖励大臣猪肘 大臣出宫后真的敢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