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晋元帝司马睿的故事吗?
司马睿(276-322)晋元帝。众所周知,晋元帝司马睿之所以能成为东晋的先驱,是因为王氏兄弟的支持,甚至留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称号。然而,司马睿毕竟不愿意看到这种权力模式。东晋帝国在江东逐渐站稳脚跟后,司马睿计划逐步削弱王氏兄弟的权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刁协和刘奎(273-333)是司马睿为削弱王导(276-339)、王敦(266-324)等人的势力而提拔的新人。司马睿的一系列做法自然引起了王敦的不满,于是王敦在公元322年举兵,以“清除奸臣刁协,刘伟”的名义向建康进军。虽然表面上看,东晋帝国公开支持王敦的人很少,但王敦的根据地在江陵,而甘卓在江陵北部,司马承在南部(264-322)在王敦举兵后支持朝廷,但司马瑞试图增强皇权的举动终究触动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在东晋的环境下,试图超越整个士族群体就相当于叛乱。但事实上,司马睿是人们心中造反的人。反叛的成功率一直很小,王敦最终击败了朝廷军队,进入了建康。
[img]225709[/img]
然而,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东晋和后来的南北朝,而且发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我不知道有多少次。这并不奇怪。但听说“清君侧”的军队即将进入建康,司马睿的下一次表现却让我大吃一惊。按照一般的思路,当皇帝遇到这种清朝的君主时,十有八九会在面对失败的情况下摆脱“奸臣”。即使他一开始不愿意这样做,他最终也会在各种“忠臣”的劝说下,“勉为难”地铲除“奸臣”。
最典型的例子是汉景帝(前188-前141)杀赵错(前200-前154)。然而,司马睿的反应却大不相同。他的第一反应是让刁协立即逃命。在刁协,刘奎表示愿意以死效节,司马睿说:“我不是在演戏,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能不逃呢?”。“之后司马睿还给刁协,刘奎配备人马保护他们逃命。刁协未能逃出建康就被杀,但刘奎却成功逃到后赵,十一年后卷入石勒(274-333)死后赵帝国内战,最终战死。
毕竟,王敦不敢冒着世界(东晋)的风险。最后,他操纵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有利的人事安排,然后回到了建康。然而,司马瑞很快就抑郁了,只有47岁。在司马瑞的一生中,他没有任何战略,甚至可能不合格,但最终未能避免被权力大臣骑在脸上。
[img]225710[/img]
然而,他可以成为东晋帝国的先驱。东晋帝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一百年,这并不全是偶然的,至少与司马瑞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当王敦领兵进城时,司马瑞的第一反应不是试图搪塞过去,不是找替罪羊,而是试图帮助王敦命名要杀的两个人逃跑。事实上,司马瑞提拔刁协和刘奎只是为了分割王家的权力。司马瑞和他们之间可能没有深厚的友谊。司马瑞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他的性格。纵观历史,在危机时期,司马瑞这样的君主似乎找不到第二个。
司马瑞的一生都是平庸甚至懦弱的,但在他让刁协和刘伟迅速逃脱生命的那一刻,司马瑞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被彻底颠覆了。可以说,司马瑞在那一刻真的可以被称为前所未有的人和未来的人。
晋元帝司马瑞能成为东晋的先驱者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