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刘裕在历史上真的比桓温强吗?真相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整理了刘裕的相关内容。我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你扩展一些知识?

看到刘裕北伐南燕,很多人总是把这件事和桓温北伐联系起来,得出刘裕远胜桓温的结论。

但在我看来,刘裕的成功离不开时局的玉成。单独比较个人素质,刘裕和桓温应该处于同一水平,但很难超越桓温。

桓温大权在握,但不敢太紧逼。主要有两个因素:

首先,由于桓温权势汹涌,东晋的豪门士族实现了普遍的联盟。面对这些人,桓温总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第二,从外部环境来看,前秦、前燕、东晋三足鼎立,后期前秦统一北方,随时可能发兵攻打东晋。桓温的北伐要时刻小心,避免刺激强敌。

首先比较第一个因素:刘裕成功执政后,东晋的豪门士族逐渐退出一线。从中央到地方,北府势力总能看到;虽然刘毅等人可以制衡刘裕,但他们毕竟属于北府,刘裕是北府名义上的话题。东晋的孟昌和谢裕也对刘裕很友好,不会让刘毅等人耍阴招。

[img]225169[/img]

在内部几乎没有障碍的前提下,刘裕北伐。

与第二个因素相比,桓温的困境在于,当时的前秦正处于上升期。即使傅坚一再声明他永远不会参加东晋和前燕之间的战争,桓温也永远不会掉以轻心。设身处地思考,前秦趁火抢劫的概率很高。

但当刘裕北伐南燕时,他不必担心后秦的威胁。此时,后秦已被赫连勃勃伤害。即使姚兴一再威胁刘裕:我一定会帮助南燕的!刘裕不会认真对待姚兴的话。此时,后秦连赫甚至勃勃都不公平。他怎么能成为一名国际警察呢?

秦王兴遣使谓裕说:“慕容氏相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

的确,后秦虽然像样派出了一支军队,但很快又撤退了,对战局毫无帮助。

由于刘裕是刘宋的开国皇帝,皇家文人自然会忽视刘裕北伐南燕的客观优势,反而一再强调刘裕的英勇无敌。

关于刘裕北伐南燕的历史记载,很像一个英雄传奇。

据史书记载,面对刘裕的进攻,南燕有上、中、下三种选择。如果南燕选择上、中、下两种政策,刘裕不会说北伐的成功会变得困难,但南燕皇帝选择了下一种政策。

绝其粮运,不要带着段晖带着兖州的军队,去山东。腹背击之,上策也是。各命守宰,依险自固。除了学校的资金储存,余悉焚烧,除了粟苗,让敌人无所事事。坚壁清野,等待它的挑衅,中策也是。小偷进入,出城反战,下策也是。-《晋书》128卷《记》第28

这个历史记录的可信度有多高?显然很低。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南燕虽然是一个国家,但无论是领土还是综合国力,南燕都相当于前燕的一个州,与东晋的规模差距很大。在绝对优势的背景下,任何政策都是苍白无力的。

[img]225170[/img]

关于刘裕北伐南燕的相关记载,最令人难忘的是这三项政策。不幸的是,它应该只是政治宣传和文学故事的合成版本。

所谓上策,就是退守南燕中部的大岘山,寻找与敌人决战的机会。总之,给刘裕以迎头痛击。

所谓上策、中策、下策,其实各有优缺点,但历史上慕容超选择退守都城,最终失败。史书无限夸大了大岘山的优势。看来只要南燕退守大岘山,东晋军队就无法继续深化。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无论从东到西,刘裕都可以穿越大岘山。大岘山不是危险的。如果刘裕在大岘山的进攻受挫,他可以绕过大岘山。他为什么要强攻大岘山?

事实上,这种战术本身仍然是一种艰苦的战斗方式。积极相持,然后从侧面攻击敌人,这通常不是聪明,而是力量。谁有足够的后备力量,谁就能充分利用这种战术。

裕以车4000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在临朐南与燕兵作战,日向亮,胜负依然未决。——《资治通鉴》·晋纪37

刘裕北伐南燕时战车的威力,以及北伐后秦时战船的威力。乍一看,这是皇家文人编造的内容,没有军事常识。

战车从战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戚继光守北京,配合火器成功使用一次,只有刘裕在这一千多年里使用过。

如果战车真的这么厉害,为什么要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战车真的这么厉害,为什么除了刘裕和戚继光,一千多年都没人用?我们不能说:在这一千年里,除了刘裕和戚继光,其他人都是傻瓜,对吧?

如果战车对阵骑兵,真的有这么大的效果,赵武灵王就没必要玩“胡服骑射”了。东周中原的诸侯都是战车专家。

刘宇用战车打破了南燕的骑兵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刘宇用战车打破了骑兵,一定有什么秘密,战车也不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杀手。根据战车和骑兵的战斗历史,骑兵总是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战车。

古代战争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img]225171[/img]

从东晋和南燕的综合国力对比来看,慕容超要把战局拖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南燕的实力太弱,国际环境对南燕不友好。在这种情况下,慕容超可以与刘裕对峙半年。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虽然南燕输了,但她仍然很荣幸。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如果南燕在国际环境或东晋发生一些有利的变化,南燕可能会扭转世界。但直到南燕灭亡的前几天,卢循和徐道覆才开始出兵。

当陆循和徐道覆叛乱的消息传到刘裕时,刘裕已经撤回东晋,正在与下属讨论下一步如何攻略司州和雍州。

一开始,徐道报道了刘裕的北伐,劝卢循乘虚袭建康。-《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时克燕的问题还没到,朝廷就急征刘裕。于方议留镇下邳,经营司、雍,将获得诏书,甚至以韩范为都督八郡军事,燕郡太守,封融为勃海太守,檀韶为琅邪太守,戊申,引兵还兵。-《资治通鉴》·晋纪37

若卢循和徐道覆早早起兵几个月,早早清理了刘毅等人,刘裕还能如此悠闲地围攻慕容超吗?难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刘裕能无负担地攻打南燕,南燕就注定要灭亡。这绝不是慕容超无能,而是形势比人强。


刘裕在历史上真的比桓温强吗?真相是什么?刘裕在历史上真的比桓温强吗?真相是什么?

,,,,,,,,

  • 宋武帝刘裕进行了几次北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

  • 宋武帝刘裕因赌博债差点被杀 他是怎么逃脱的?
  • 皇帝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历史上,有些皇帝愿意做木工,比如明朝的朱学校;有些皇帝喜欢喝酒,比如明朝的朱义军...

  • 曹景宗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生平
  •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出身将门,小时候以勇敢著称。后来跟随萧衍(后来梁武帝)起兵,南...

  •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北伐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 北伐失败,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大业之上,在争权夺利的政治竞争中失败。 100多年来,东晋北伐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离...

  • 汉朝皇帝刘恭为何被罢黜?与吕后有什么关系
  •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虽说皇帝无数,但是其中也不乏遭废黜的皇帝,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 贾思勰简介 贾思谢,南北朝北魏杰出农学家
  • 贾思勰(jiǎsīxié),北魏时期,汉族、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曾担任高阳县(今山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