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义渠王和宣太后会在一起? 是因为秦宣太后的美丽吗?

您真的了解义渠王和宣太后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秦国历史上,秦宣太后的名字非常响亮。一方面是她对秦国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是她难以忍受的私生活。在历史书中,秦宣太后有三个男人,第一个是秦惠文王英思,然后是义渠王,最后是秦国大臣魏丑夫。在这三段关系中,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关系是最传奇的。

[img]223503[/img]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不仅是两国的掌权者,而且义渠荣和秦仍然是敌对的国家,但他们毫不犹豫地走到了一起。作为秦国太后,米八子在与义渠王在一起的30年里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没有人指责。从现在人们的角度来看,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最令人惊讶的是秦宣太后的最终做法。她就像一个黑寡妇,把义渠王引诱到甘泉宫,除掉它,摧毁义渠荣。

[img]223504[/img]

在这里,秦宣太后的聪明果断令人钦佩,而易渠王和秦宣太后在一起这么多年,他真的只是为了秦宣太后的美丽吗?

显然,义渠王的意图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这位末代义渠王是一个非常聪明和雄心勃勃的人,这可以从他对秦国的袭击中看出。战国中期,变法后秦国实力大幅上升,列国看到秦国太强大,纷纷结盟,打算合纵攻秦。公元前318年,赵、魏、韩、宋、齐合纵攻秦。面对这场巨大的军事危机,秦惠文王为了腾出手与中原国家作战,首先向西北地区的义渠荣送去了大量的布料和美女,与义渠荣交朋友,防止腹背受敌。

[img]223505[/img]

然而,义渠王根本不喜欢这个小礼物。他想要一大片秦国领土。五国攻秦时,秦军大部分主力被派往函谷关与联军作战,国内兵力空虚。借此机会,义渠王趁虚入兵攻秦。结果,他打败了“秦人在李波之下”。

在这场战争中,五国联合攻击秦国没有得到任何便宜,但也被秦国击败,虽然秦国击败了中原五国,但背后被义渠荣攻击,失去了大量领土。可以说,秦和中原都没有利用这五个国家,只有义渠荣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img]223506[/img]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锐利的君主开拓了自己的领土,却陷入了秦宣太后的温柔梦想,这真的很难理解。他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秦宣太后的美丽?

作为义渠荣国的国君,义渠王虽然没有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后宫有三千美女,但一定有很多妃子,比如秦惠文王嬴思,据史书记载,有十几个妃子。秦惠文王比秦宣太后大15岁,秦惠文王死时45岁。也就是说,秦宣太后30岁以后就开始守寡了。这个年龄的女人会比十几二十岁的女人年轻漂亮吗?

[img]223507[/img]

那么,不漂亮又不漂亮的秦宣太后,怎么能让读女无数的义渠王对她产生感情呢?

义渠王和秦宣太后在一起既不是为了她的美丽,也不是为了纯粹的爱情,那么他是为了什么呢?

老虾推测,义渠王可能有更大的阴谋。从义渠王的结局来看,义渠王的目的应该与秦宣太后的意图相同。他们都是为了战胜敌对的国家,占领他们的土地。

[img]223508[/img]

义渠王可能想利用与秦宣太后的感情,最终干涉秦国的内政,为义渠国寻求更大的利益,更有可能让他和秦宣太后的两个共同儿子夺取秦国的权力,从而颠覆秦国。

不幸的是,义渠王的手段远不如秦宣太后。即使在一起30多年后,秦宣太后也没有被义渠王的甜言蜜语冲昏理智。她仍然痛苦地杀死了杀手,及时消除了义渠王,摧毁了义渠国,为秦国消除了这一巨大威胁。

参考:《战国策》《史记》


为什么义渠王和宣太后会在一起? 是因为秦宣太后的美丽吗?为什么义渠王和宣太后会在一起? 是因为秦宣太后的美丽吗?

,,,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

  • 秦宣太后芈八子简介 秦王妃米八子的生活
  • 导读:宣太后(?-前265年),米姓,或秦宣太后,出身楚国,是秦国侯魏冉的异父姐,后来是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起初,宣...

  • 揭秘:秦国宣太后为子夺位 成为后妃掌政的鼻祖
  • 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可以看出,宣太后并不是一个“弱女流”。如果任何人从鄙视女人的角度来看待她,他都会尝到自己的苦果。此外,...

  • 芈月怎样从芈八子到宣太后的?芈月经历了什么
  • 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国的姑娘嫁到秦国来的,姓芈氏,称“芈八子”。 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称王后,第二妻子...

  • 商鞅变法后:对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影响有多大?
  • 有个说法,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个特点——对看得见的东西容易相信,对看不见的东西难以置信,对火车这种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

  • 南朝刘宋皇室:一个精神病和变态皇帝盛产的朝代
  • 南北朝是中国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