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曹操率军远征乌桓,解决了乌桓犯境扰民和袁氏残余势力的问题。
此时,刘备已投靠荆州老刘彪。他认为这是一个偷袭许昌的好机会。他跑去告诉刘彪,曹操率领军队远征。许昌是空的。他可以偷袭。如果他成功了,他可以迎接皇帝。我们的荆州老手表拒绝了皇叔叔的建议。刘彪为什么要拒绝这样的“机会”?
[img]221062[/img]
在我看来,刘表放弃偷袭许昌有三个原因。
与官渡战争不同,曹操虽然带领军队远征,但并不意味着许昌是一座空城。许昌作为首都,于迅等人应该被安排留下来。一旦刘彪来攻击这座城市,许昌就必须选择坚持下去。在刘彪攻击叛逆的长沙太守张贤之前,他已经好几年都打不下来了。张贤死后,他利用这个机会平息了长沙。面对曹操精英教师的坚持,刘彪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赢得许昌。
此外,一旦刘表率领军队袭击许昌,他就不需要等到曹操回来。周围的将军可以来支持或切断刘表军的后路,然后他只能选择撤退。既然你不能打架,为什么要劳动老师呢?
这里说的不敢打,并不是说老表不敢打。相反,老表有些顾虑,不能放心去偷袭。要想赢得许昌,兵少肯定不行,兵多的话,自己的防备也会被削弱。你也会被别人偷袭吗?很有可能。荆州是四战之地,刘表的外交环境很差。东吴和刘表是世仇;西方的刘章也很紧张;至于北方帮助他守卫新野的刘备,刘表不信任他。除非刘备也派人一起攻击许昌,否则根据刘表可疑的性格,他可能会担心刘备会在后面做坏事。
[img]221063[/img]
在这里,简单来说,为什么刘表和刘章的关系不是很好。刘章的父亲刘燕被刘彪向朝廷报告,导致间接死亡;刘章刚继任时,刘彪派人反抗刘章的叛乱。刘章还派人攻击刘彪,互相伤害。这种经历使他们的关系不可避免。一旦刘彪攻打许昌,孙权和刘章也可能抓住机会占领他们的城市,导致得不偿失。
那一年,刘彪已经66岁了。他不是一个骑平荆州、定荆南、争交州的人。他没有那么有进取心。我想要的是内部稳定,我的地位继承给下一代。刘彪本人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保证一方的稳定就足够了。
与这个机会相比,在官渡战争期间攻击许昌更可行。但即使面对袁绍攻击许昌的要求,刘表也表面上同意,实际上选择了中立,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img]221064[/img]
可以看出,刘彪不想打,不敢打,也不能打,不会认为偷袭许昌是一个机会,拒绝刘备的建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远征乌桓时,刘表为什么不偷袭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