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李自成坐稳江山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img]220792[/img]
黄巢和李自成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草莽英雄。
这两个人,都曾占领过当时的都城,但都守不住江山,很快就失败了,令人叹为观止。
与黄巢相比,李自成的势力更大,坐世界的希望更大,但他的失败却更快,下场更惨。
为此,几百年来,许多专家和教授对李自成的失败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几十本书的失败原因。
事实上,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实力不足。
奇怪的是,正是因为如此简单,专家和教授们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李自成的实力为何不济?
虽然李自成从西安杀到北京,但他一路呼呼,号称百万,声势很大,其实只有20万人。
此外,这20多万人是由饥饿的流民组成的业余军队。他们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更不用说战术和阵法了。军队的基本命令可以区分和执行,这很好。他们的战斗能力很差,很脆弱。
清军是当时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
清军八旗由女真骑兵组成。这些女真骑兵来自渔猎民族。这些民族整天与猛禽和野兽搏斗。他们嗜血、凶猛、有力。一旦他们被训练成一名士兵,他们的战斗力将成倍提高,他们将在战场上驰骋,战无不胜。
相对而言,虽然大明的军队在盔甲和武器方面要好得多,但军队成员来自农业汉族,他们的善良决定了战斗的力量往往很弱。
@ 明军对付农民军本来不是问题,但一旦对阵清军,就会被清军踢出去。
曾几何时,像曹文诏、卢象升、洪承类等,都是农民军的克星,曹文诏还有几十人追赶成千上万农民军的恐怖记录。
李自成之能坐大,是因为每次他濒临绝境,清军就入关捣乱,及时救了他一把,让他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img]220793[/img]
在农民军前,曹文诏、卢象升、洪承类等人一遇到清军,就像霜打后的柿子一样枯萎,毫无例外地战败、死亡或投降。
以李自成取北京为例。
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获得北京,今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宣布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置百官,兵力最旺。
正月初八,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从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奔北京。
由于明廷风雨飘摇,人心不定,已成瓦解势头。
李自成刚渡黄河,平阳知府张林已弃城逃逃。
而蒲州明将高杰(今山西永济)也狂奔泽州(今山西晋城),再去济源。
受此影响,沂氏、闻喜、江州(今山西新疆)等明朝州县官员开城投降。
李自成大军攻下太原后,又连下黎城、临晋、鹿安、忻州等城,一路顺风顺水。
因此,李自成也傲慢自大,认为世界是自己掌握的。
然而,到了代州(今山西代县),遇到了守卫山西、关门、代州、三关的大明总兵周遇吉,李自成突然被打孟。
[img]220794[/img]
李自成的20万被周遇吉的4000宁武军拦下,连战连败。
周遇吉代州城内粮尽,主动退保宁武关。
而且在宁武关,周遇吉还是把李自成大军打得找不到北。
李自成见伤亡惨重,立即打退堂鼓,准备收兵回西安。
是牛金星等部下坚劝,说我们人多打人少,用车轮战术,累了也把他们累死了,为什么要撤军?
只有这样,李自成才能稳定心灵,继续和周遇吉一起死亡。
[img]220795[/img]
就这样,用车轮战术激战了四昼夜,终于攻下了宁武关。
然而,当李自成在死人群中进入关城时,他心有余悸。他对下属说:“前面有很多军事重镇,比如大同、阳和、宣府、居庸。只要还有一个周遇吉,我军就会败亡。算了,先撤陕西。”
李自成嘴里是这么说的,他真的是这么做的。他很早就设定了班主任的日期。
然而,大同镇总兵姜镶、宣府镇总兵王承荫相继送来降表,鼓励李自成过大同、宣府直抵居庸关。
而且明居庸关守将唐通又迅速开关迎接,李自成终于顺利进入大明帝都北京城。
[img]220796[/img]
可以说,李自成能得到北京城,就是捡了个漏。
他不能守江山,那是肯定的。
明朝一亡,与他对抗的是战斗力比明军更强、更凶猛的清军。
果然,在山海关外的一块石头上,当多尔根指挥清军杀出时,李自成的军队立刻崩溃了。
有人说,李自成在山海关外的一块石头失败了,那就是吴三桂和清军的合兵。
然而,从一年后李自成军在西安被清军打败的表现来看,李自成军的战斗力确实比清军差得多。
几百年来,有人骂吴三桂,说吴三桂献出了山海关,否则,李自成就不会失败。
这个原因根本无法确立。
李自成军的实力就是这样。即使山海关掌握在李自成手中,清军单独从蓟门镇进来,李自成军仍然无法阻止清军在中原定鼎。
李自成占领北京为什么不守江山? 只能说李自成的实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