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王莽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公元九年,王莽强迫王政君交出国玺,接受刘英禅的让步,自称皇帝,改国名为“新”。
从“假皇帝”到“真皇帝”,王莽的第一个大目标终于实现了。在正统观念下,他一直是人们心中篡位的叛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选举皇帝”,就像一个穿越现代的“民主之王”。
01
“圣人德才”开辟了晋升之路
12岁时,他的父亲和兄弟不幸去世,家庭的负担压在了他身上。他以一种超乎外人想象的温柔和仁慈来面对这种不幸的生活。
用心侍奉母亲、嫂子,好好抚养兄弟的孤子,在外对人温柔、礼貌、礼貌。
[img]220263[/img]
渐渐地,作为太后的姑姑王政君也明白了这一点,开始照顾和欣赏侄子。
29岁, 王莽封侯
这是上帝补偿他少年时的不幸吗?当然不是。
一方面,有家庭照顾。当时王家权倾朝野,在叔叔阿姨的照顾下,当然是平步青云。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的“仁孝”德行已经出名,非常符合当时的价值观标准。自武帝以来,儒家思想开始繁荣起来。当时,元帝和成帝虽然国力弱,但儒家思想的话语权更重。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底层,他们都对儒家修养高的王莽持乐观态度。
在全世界的心目中,他有圣人的美德和才能,尊重亲人,对外人谦虚,生活节俭,工作勤奋。即使身居高位,他仍然保持着低调的“本色”,这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典范。
因此,当汉哀帝赶王莽回封国时,天下官民竟然为他鸣冤,使哀帝不得不再次召回他。
此时的王莽,已经是天下人心中的圣人,已经是精神的领袖。
02
朝野支持登上最高水平
汉哀帝去世后,王莽又掌权了。准确地说,从此,刘家的世界就被他完全接管了。
“假皇帝”当了一段时间后,以开创中国历史先例的“禅让”皇帝的方式登上了最高的位置。
[img]220264[/img]
据说他是“篡位”,站在刘汉家的角度,但他的登基是当时朝野上下一起支持的。当时刘家的气数快耗尽了,朝廷需要一个“救世主”上下出现,王莽是最好的候选人。
因此,从朝廷到底层,很少达成共识,希望王莽以世界为己任拯救人民。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民选皇帝”。
当然,在通往最高水平的路上,他也采取了一些老套路来造势,但大家都明白。理解就好办,一切都很顺利。
03
超前改制导致败局
53岁的王莽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时代,然后开始大刀阔斧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因此,开始采取一系列惠民措施和改革,历史上被称为“王莽改制”
重组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将世界上的田地统称为“王田”,严禁私人买卖。
二是解放奴隶,严禁私人买卖。
三是改革货币制度,发行新货币。
四是盐铁官营,山川归国有。
这是2000年前的改革思想吗?仅仅提出这些重组内容完全是现代人的想法。你怀疑王莽是一个穿越汉朝的学生吗?
当然,当时他当然不知道穿越是什么,只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试图复古西周时期的周礼制度来治理国家和安全世界,并进一步“改进”了周朝的制度,形成了自己的“新制度”。难怪有人会评价他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
[img]220265[/img]
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改革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由于难以实施,不断挑战,导致日夜变化、政令失败等后果,迅速引起上下不满,造成危机。
众所周知,征服高丽和对匈奴的仇恨使矛盾成为战争,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朝内的矛盾。后果。
04
我从王莽身上意识到了什么
首先,只有坚持高尚的道德,我们才能受到尊重。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道德的社会,儒家思想的价值追求和标准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美德是立身之本。只有一个人有良好的美德,能够坚持和实践,他才能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爱戴。
第二,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有个人的发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那个时代的趋势,王莽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时代的趋势,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发展。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顺应《纽约时报》的总体趋势,及时采取行动,我们才有机会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
第三,为人民务实,才能走得长远。人民是邦本,本固邦宁。在任何朝代,如果你想安定下来,你必须先安定下来。王莽之前赢得了人民的心,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但并没有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他的重组不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没有达到人民的期望,反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这怎么可能不失败?只有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才能走得更远。
历史上真正的王莽是如何完成从假皇帝到真皇帝的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