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兵打刘备,袁绍为什么不直接去曹操大本营?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很清楚,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前夕,曹操还进行了另一场战斗,即召集占领下邳和沛县的刘备,以解决未来与袁绍作战时可能遇到的敌人情况。所以问题来了,曹操亲自率领主力攻打刘备,他从哪里来的自信料定袁绍不会乘虚而入,直接拿他的许昌大本营?
《三国志·魏武帝本纪》中关于此事的记载是:“所有将军都说:‘与公争天下的袁绍也是,今天的绍方来了,却抛弃了东方。绍乘人后,怎么办?’公众说:‘夫刘备,人杰也是,今天不打,一定是后患。袁绍虽然野心勃勃,但见事晚,一动不动。’郭嘉也劝公。”曹操决定东行。
[img]220089[/img]
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袁绍那边,谋士田丰对袁绍说:“与公争天下,曹操也是。现在曹操东击刘备,暂时不容易罢兵,我们现在举兵攻击曹操后面,必须一往而定。然而,袁绍对田丰说:“我儿子正在生病,我现在怎么会有打仗的心思呢?田丰听罢气冲冲地出来,举杖说:“千载难逢的时机,就因为孩子生病而失去了,珍惜!后人在谈到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时,往往会用这件事来嘲笑袁绍的婆婆,以至于失去了绝佳的机会。但真相真的那么简单吗?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是通过“后视镜”,所以很容易看到决策的得失。然而,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情况远不是那么简单。
@ 曹操是一个非常善于用兵的人。他带领军队攻打刘备,但后方永远不会空虚到毫无防备的程度。那么曹操用了多少人来攻打刘备呢?在“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反推曹操的兵力。据《三国志魏武帝本纪》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与袁绍军对峙阶段,“时(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当时曹操的作战部队只有1万多人。即使包括后勤和预备部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投入的兵力也不会超过2万人。由于曹操打完刘备后立即挥手渡船,可以推断曹操打刘备时率领的军队几乎不到2万人。
[img]220090[/img]
既然曹操带出的军队不超过2万人,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曹操有多少兵力?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初期只有5000人。192年,成千上万的黄巾军进入兖州。因为这些黄巾军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曹操率领精锐部队一举平息他们。“被降卒30多万,男女100多万,收其精锐的被称为青州兵。也就是说,曹操的军队规模在收编青州兵后突然扩大到30多万。因此,在“官渡之战”阶段,虽然我们不知道曹操有多少兵力,但总人数肯定远远超过2万人。也就是说,即使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举兵攻击曹操后方,也绝对不容易。
当时袁绍的根据地在河北,要攻击许昌,首先要渡过黄河,渡过黄河后,还有几百里路,十天八天都不能到。@ 带领军长直接进入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后勤保障很难跟上。一旦进军受阻,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当时刘备还很弱,不能长期牵制曹操。他为袁绍争取的时间非常有限,曹操和袁绍一定很清楚。
[img]220091[/img]
因此,曹操敢于放开手脚杀死刘备。袁绍之不采纳田峰建议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儿子生病了,而是这个机会看起来不错,但很难实现,甚至可能陷入注定的境地。从整体战略的角度来看,袁绍当时的实力比曹操强。他最明智的方法是一步一步地与曹操“拼搏”,而不是冒这么大的风险攻击许昌。事实上,袁绍的选择并没有错,但后来袁绍失败了,所以后人在复盘“官渡之战”时总会把袁绍的决定当成傻招。人们往往喜欢放大成功者的荣耀,但很容易忽视失败者的无助。
为什么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没有突破曹操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