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位交替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事件。无论朝代是强是弱,王位交替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在这方面,即使是有才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陷入了困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大错误。有兴趣的读者来看看!
明朝开国之初,为了让明朝代代相传,朱元璋把全国各地的军权拿在手里,分封给儿子控制。所以明初,有十几个藩王。这样做后,外姓大臣虽然夺不了朱,但藩王却成了明朝的隐患,这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在众多儿子中,朱元璋最欣赏的是王子朱彪。谁知道朱彪早逝。朱元璋把目光转向了皇孙朱云文。他专注于培养朱云文,希望他能承担起光耀帝国的重任,但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对他的决定并不满意。
[img]220085[/img]
其中,对朱元璋的决定最不满意的是燕王朱棣。朱棣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他认为自己工作很努力。即使王子朱彪活着,朱彪死后,朱元璋也想跳过儿子,把王位直接送给孙子朱云文。朱棣怎么能满意呢?
公元1398年,朱元璋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颁布了自己的遗诏,强调三点:一是让朱继位,二是简化葬礼,三是让诸藩王不来北京祭拜,只好留在封地上。显然,朱元璋的第三点是怕朱允文的叔叔们觊觎大位,来夺权。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有点不安,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四个儿子朱迪性格坚强,胆大妄为。为了增加一层保险,他下达了另一项与遗诏矛盾的命令: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元璋病危时,曾紧急召唤燕王朱迪星夜来京。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说明朱迪要来京做什么,但想想应该和王位有关。
然而,朱元璋的命令确实吓坏了朱允文。他担心爷爷会改变主意,想把王位传给朱迪。为了让朱迪不来北京,朱允文重新起草了一个假圣旨,送给朱迪。
当时,收到圣旨的朱迪日夜到达江苏淮阴。这时,他收到了朱允炆的假圣旨。虽然朱迪也觉得奇怪,但圣旨不能违反,所以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在这里,朱元璋已经命如游丝,眼看就要死了。看到朱迪还没来,他就问周围的大臣:“燕王来了?”这时,所有的大臣都一句话也没说。史书记载:“凡三问,都不敢对。”朱元璋连续问了三次,没人敢回答。@ 朱元璋终于坚持不住了,闭上眼睛,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img]220086[/img]
后来,他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燕王朱棣和建文皇帝朱允文终于在军队中相遇,争夺王位,改写了大明的历史。
朱元璋临终前问了一个问题,大臣们都不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