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了解武则天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代武周时期的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才华横溢,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太宗称之为“媚娘”。在协助高宗处理军事大事,支持朝政30年后,她在67岁时登上了王位,自称是圣神皇帝,改名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女王。从她参与政治,自称皇帝,到生病搬到阳宫,她执政了近半个世纪,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历史上被称为“贞观遗风”的历史成就,在世界上显示出来。
[img]218328[/img]
武则天(624-705年12月16日)改名为赵(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也是最大的(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余的第二个女儿。14岁时,他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华,并被授予“武媚”的称号。唐高宗时,他封昭仪,后来成为皇后。他被称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为“第二圣人”。高宗死后,唐中宗和唐瑞宗的皇后被称为朝廷。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之为“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官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使人才辈出。还奖励农桑,改革官治,重视人才选拔。晚年逐渐奢侈专断,弊端众多。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得很重,首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支持唐中宗复辟,迫使他退位,历史上被称为“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他被授予“大圣皇帝”的称号。同年11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崩溃,82岁。中宗服从自己的遗命,改名为“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埋葬乾陵。疲惫的死亡是顺圣皇后。
[img]218329[/img]
对武则天来说,自唐代以来,一直有不同的评价和不同的角度。唐初,由于所有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评。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轻女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比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不容,臣民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人才招聘,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知人善任,可以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著名中兴大臣。武则天主政期间,国家政策稳定,战略适当,文化复兴,人民富裕。因此,它被誉为“贞观遗风”,也为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奠定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为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武则天也有很多负面评论。在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她重用了酷官周兴、来俊臣等。此外,后世史学家鄙视她违反传统礼教的行为。作为一个女人,她甚至有很多男性妃子(叫“男宠”),她也公开对很多男人表示好意,不以为耻。史书里,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靼,直言不讳。
武则天做出了什么贡献?她的负面评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