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初唐后期,诗歌创作的趋势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波、杨炯、卢照邻、罗宾王踏上了诗坛。他们都是高宗武后地位低、文名高的新诗人。
[img]218211[/img]
他们对宫廷应制诗歌的空虚内容和僵化形式不满意,渴望表达自己的骄傲、抱负和悲伤,所以他们在文学上走着不同于官方诗人的道路。他们批评唐初以“上级官方身体”为代表的官方诗歌风格(杨炯的《王波集序》),在诗歌主题、风格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进。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勃(649-676)。明人有《王子安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卷。他擅长五律、五绝和乐府诗。他那些表达仕途失意和相思送别的作品,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深厚,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五律《送杜少府任蜀州》虽然写了告别,但却是传统的送别诗,没有一般的社交活动,也没有无病呻吟。而是用“海里有知己,天涯如邻”的豪迈诗句,表达了开朗乐观的心态和青少年的进取精神。他的五绝《山中》最有代表性,他的《滕王阁》诗和序最有名。
[img]218212[/img]
杨炯(-693),陕西华阴人。他的诗有33首(见明人编辑的《杨颖川集》),他的五绝《送赵纵》和五律《从军行》都是气魄磅礴的优秀作品。
[img]218213[/img]
卢照邻(6407-690),字升之,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原集20卷,已散落,后人有《幽忧子集》,存诗90多首。他擅长七言歌行。比如《长安古意》以纵横奔放的诗笔揭示了长安上层社会繁荣堕落的生活,预示着这种生活必然会幻灭的结局,衬托出自己贫困生活的价值。这首诗在材料和句子上仍然留下了一些官方诗歌的痕迹,但思想和感情却大不相同,“这是宫殿诗歌的前所未有的转变”。(言体诗自赎,载《闻一多全乐》第三册,一五页)
[img]218214[/img]
罗宾王(640-684),浙江义乌人。有《罗临海全集》传世。他也擅长唱歌。他的代表作《帝京篇》在内容风格上类似于卢照附近的《长安古意》。这是初唐罕见的大篇小说。当时他以为是绝唱。他的五大法则都有非常成功的作品,比如《易水送人》和《在狱咏蝉》。后者对咏物感到悲伤和愤怒,这是初唐律诗中精致简洁的名著。
@ “初唐四杰”的创作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汉魏)启后(盛唐)的作用,不仅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愤怒,也为唐诗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杜甫写了一首诗,给四杰高度评价:“王杨卢罗当时的身体很轻,为文学晒太阳。曹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初唐四杰: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唐初宫廷诗风受到批评,创造了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