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乾隆赏肘,
乾隆奖励大臣肘子,就像公司老板给下属发福利一样,是奖励下属的一种方式,也是君王靠近大臣的一种姿态。
大家都不知道,旗人很爱吃肉,只要是肉,来者不会拒绝。
乾隆把肘子给了大家。不是乾隆不喜欢吃。相反,他非常喜欢肘子。据《乾隆日常生活笔记》记载,乾隆午餐食谱中有20多种冷盘,其中包括五香肘丝。
[img]217362[/img]
肘子
皇帝不仅是后妃,而且对肘子情有独钟。
也许当时人们对身材不太讲究,后妃都是吃货。
比如乾隆皇帝的妃子纯惠贵妃,对肘子很着迷,一日三餐离不开酱肘子。
然而,她并没有用完整的肘子咀嚼,所以她吃得不好。
她吃的肘子,一般都是让厨师切成片,放在盘子里,蘸调料享用。
后妃爱肘子不难理解,乾隆爱吃,大家即使不爱吃也要学会习惯,否则就不能取悦皇帝。
既然乾隆这么喜欢吃肘子,怎么还能给大臣赏赐呢?为什么大臣要扔掉皇帝赏赐的肘子?
[img]217363[/img]
乾隆给大臣肘子是一种福利;既然是福利,就不会天天有。
就像我们在单位发福利一样,不会在假期前发放。
福利的意义是增加节日气氛,缩短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如果每天发送,福利的意义就会丧失,乾隆也会享受肘部。
乾隆赏肘,也是春节、端午节、冬至等节日。
给大臣的肘子一般不是成品,很难咽下去。
节日期间,古人首先要在祖先和神灵的牌位前崇拜各种水果和肉类,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希望他们能保佑自己平安。
宫殿也不例外,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用各种美味的饮料崇拜祖先和神灵,祈求和平与和平;祝福子孙后代,祝福世代。
无论是民间还是宫殿,祭祀和祭祀的肉都是半成品,也就是说,把肉煮到八九成熟,不加盐,不加任何调味料,更不用说烹饪了。
[img]217364[/img]
这种肉古人称之为肉,没有味道,还半生不熟,嚼不动,肯定很难咽下去,味道和嚼蜡一样。
但是乾隆为什么要把这些肘子给大臣呢?
过去皇帝当王子的时候,都接受过权力训练,控制人的手法掌握得很好,奖励大臣肘子,是一种手腕。
一是皇帝亲近大臣的表现,通过赏赐大臣肘子,拉近彼此的关系,可以联系感情。
其次,通过大臣对肘部的反应,测试大臣的忠诚度。
若大臣对自己忠诚,无条件服从,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难以下咽的肘子吃进肚子里。
乾隆会更喜欢这样的大臣,委以重任。
如果大臣拿到肘子时脸色不好,犹豫不决,说明这个人对皇帝的忠诚是有保留的。
对于这样的官员,乾隆在任职时要慎重考虑,不能让他们承担重任。
也就是说,肘子不仅是乾隆向大臣展示皇恩浩荡的道具,也是测试官员忠诚度的“试金石”。
乾隆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祭祀仪式结束后,雍正将那些肉赏给身边的皇子,大家面对肉都连连摇头,犹豫不决。
只有12岁的弘历毫不犹豫地拿起肉,狼吞虎咽地吃着,津津有味地吃着。
雍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直举棋不定的雍正敲定了弘历为自己的接班人。
乾隆受益匪浅,因此受到启发,将肉(肘)作为调查官员的一种方式。
[img]217365[/img]
那么,大臣们如何对待皇帝赏赐的肘子呢?
能位极人臣的都是人精,大臣们自然知道乾隆的把戏。
大臣们地位高,权重高,生活水平高,平时习惯吃山珍海味,对于肉肘根本不屑一顾,恨不能马上喂狗。
但由于这肘子是皇帝赏赐的,意义非同寻常,即使是狗屎也要吃。
然而,有些大臣的食欲有限,肘部肯定吃不完。
因此,当皇帝不注意的时候,这些大臣会把肘子藏起来。
站在后面的官员更方便,皇帝的视线被遮挡,他们可以平静地隐藏肘部。
皇朝结束时,他们一出宫门,就把藏在身上的肘子扔到路边。
不但自己讨厌这些肘子,自己的狗也不稀罕,不扔掉怎么办?
[img]217366[/img]
乾隆奖励大臣肘子 为什么大臣出宫后偷偷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