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贞观前期的政治要比后期好,为什么说魏征等劝臣贡献不可或缺?

“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衣服;以历史为镜子,你可以知道如何改变;以人为镜子,你可以知道得失。我总是保留这三面镜子,以防我犯错误。现在魏正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贞观十七年(643年)第一个月,一代著名大臣魏正死亡。唐太宗李世民对他非常了解,他流下了眼泪,说出了上述名言。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魏征(也写魏征)出生于北周静帝大象两年(580年),比唐太宗大18岁。他和李世民一开始不是君臣,而是死敌。那一年,李世民还是秦王,但魏征是李建成王子的智囊团。他经常建议李建成先开始,除掉李世民。

[img]216552[/img]

当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兄夺权时,他以胜利者的身份指责魏铮等王子老部说:“你们这些恶棍为什么总是离开我的兄弟关系?”

魏峥慷慨地回答:“如果皇太子殿下一大早就听我的话,今天就不会有灾难了!”

秦王李世民听了一会儿就震惊了。他认为这家伙是个天才!于是他以齐桓公重用敌人管仲为例,赦免魏征罪,让他在自己手下工作。

这时,魏征快47岁了,从此开始了与李世民的合作生涯。随后,李世民成为皇帝,改变了元贞观。几年来,魏征不断晋升,历任事件、建议医生、尚书右成;贞观三年(629年),魏成为唐太宗宰相团的一员。

贞观一度人才济济,名臣云集。当时,方玄龄和李靖为左右仆射,王贵为侍中,温彦博为中书令,戴周为户部尚书。此外,魏铮和六位宰相共同掌管国家事务,都是有才华和声誉的名人。

贞观四年(630年)的一天,在君臣宴会上,唐太宗一时兴起,命中有知人之明的王贵点评了这里所有人的优劣。王贵欣然应命,一一评价。结果大家都认为他公平。对魏峥来说,他的评论是:“每一个建议都是自己的责任,耻君不如尧舜。”魏峥确实如王贵所评价,敢于建议,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建议员。

魏征深信,明君与暗君的区别在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建议太宗,从他的日常生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可以说没有禁忌,知道一切,随时抑制太宗的过度欲望,纠正他的错误。太宗曾经激动地对魏征说:“你建议我有200多件事。如果你不真诚地为国家服务,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img]216553[/img]

举个简单的例子:贞观十二年(638年),四十一岁的唐太宗加了一个皇孙,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席间,太宗称赞魏征。他说:“贞观之前,跟着我打天下的人,最大的立功就是方玄龄;贞观之后,我一直致力于我,时刻给出建议,安国利民,甚至成就我今天的功业者,那就是魏峥!过了一会儿,太宗又问魏征,“最近的得失政化与往年相比怎么样?”

可以合理地说,就在嘉庆宴会上,太宗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几分钟前就严厉地表扬了自己。他为什么要卖面子?但魏征毫不犹豫地给太宗泼了一盆冷水:“如果我们想说道德和正义让人们满意,那么现在远不如贞观的初年!”

然后,魏征滔滔不绝地指出了太宗的错误,说他不再像早年那样虚心地寻求建议。虽然他的成就很繁荣,但他不如前几年好。结果,唐太宗真诚地叹了口气,说除了你魏征,没有人敢对我说这些话。我必须听你的,谦虚地改变它。

魏征除了谈论事情外,还经常创作长篇大论的专题论文,献上太宗的皇家观光。其中最著名的是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的“十思疏”。文章反复提醒唐太宗在和平时期思考危险,避免奢侈和节俭,并详细提出了十位君主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唐太宗非常重视这一点,并告诉魏郑,他应该把它放在桌子上很长一段时间,经常阅读,作为一面镜子。

然而,唐太宗曾多次表示,他将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但他在晚年的决策中经常犯错误。一方面,太宗成功,逐渐傲慢自满,另一方面,魏郑等重要大臣相继去世,没有足够的大臣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唐太宗的决定。

[img]216554[/img]

最明显的例子是东伐高丽之战。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不顾群臣反对,统军亲征高丽,最终失败。后悔的唐太宗感慨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我就不会有这次亲征了。”

有了魏征这面明镜,就可以少犯错误。贞观前期的政治胜于后期,魏征等劝臣贡献不可或缺。


贞观前期的政治要比后期好,为什么说魏征等劝臣贡献不可或缺?贞观前期的政治要比后期好,为什么说魏征等劝臣贡献不可或缺?

,,,,,,,

  • 唐初贞观名将唐俭:曾作为李世民长史平定突厥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俭(公元579-公元656年)。祖父唐勇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隋戎州刺史,与李渊友好,曾同掌卫...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的故事 魏徵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魏徵
  •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

  • 贞观名将段志玄:跟随李世民多次立功陪葬昭陵
  • 段志玄(598-642年),名雄,字志玄,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唐朝名将。 早年,段志轩和父亲住在太原,然后从高祖起兵...

  • 隋文帝杨坚:隋唐开皇和贞观的奠基人?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红农县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汉族。杨震十四世孙,汉太尉。在任期内,他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百年严重分裂,开...

  • 魏徵的贡献有哪些 魏徵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