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认识李善长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是为了让儿子(其实是长孙)在继承王位后能够坐稳江山,扫清障碍。开国英雄的能量和影响力太大了。杀了他们之后就没人了,他们的儿孙也安全了。赵构杀岳飞后说:“非卿不忠,非我不知道。”。恐怕老朱心里也应该说“非卿谋反,非我残忍”。都有说不出的困难,只好“不必要”安装几个罪名。爱卿,对不起。
[img]214539[/img]
事实上,有很多漏洞。李都70多岁了。很明显,朱以前想杀他。而且,老朱杀了这么多开国英雄。他不害怕吗?他还死了?说白了,“欲加罪
老朱让史官写这些,好像他们死了,我杀了,不写估计甚至粪便史官杀了,开国皇帝朱是最爱杀的,起步太低不能容忍别人知道他的过去,当皇帝是天子,过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img]214540[/img]
人要有自知之明,工作就是工作,老板就是老板,不要混淆。有的人自不量力,老板托管他看了几天场子,他以为自己是老板,要以厂为家。结果呢?老板自然不高兴。你们都是主人。老板为什么要去?纵观历史,很多二三把手都遭受了这种损失。刘伯温在李之上做出了贡献,但他在开国被封的时候,相当封了一个现在的少将,但他仍然没有后悔,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主动心态,努力工作。如果有一点怨恨,老朱马上杀了他。朱知道刘伯温这个人能力太强,留着用之不放心,可想杀之又找不到借口,让老朱郁闷不已。最后,刘伯温明智地推病回乡养老,夹尾做闲农,躲过一劫,也算是好结局。李善长没有这样的胸怀,最后杀了全家。
[img]214541[/img]
李善长可能是李鸿章,喜欢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淮西集团。
在精致利己主义者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为了发财,他们不在乎把国家和人民置于危险和痛苦的境地。像李鸿章这样的人最期待的是中央权威做不到。如果中央权威做不到,李鸿章的长袖善舞谋私,不会考虑是否卖国。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会给左宗棠这样的人阴,从而达到主导地位。阴结列强资本杀死左宗棠胡雪岩,东南互保削弱中央权威。
历史摆在那里,左宗棠死后中国失去了多少领土,失去了多少银子,最后付出的不是普通人。
[img]214542[/img]
杀功臣:皇帝兔死狗烹是千古走不出的怪圈,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大臣居功骄傲,霸凌八方,鄙视皇权也是同样无法走出的怪圈,@ 当然,杀戮和被杀也是一个走不出去的魔圈。不公正真的很难鉴定。从皇权、功勋大臣、有利于人民休养的角度来看,应该有不同的结论。如果他训练多年的王子朱标不死,他就不会杀死那些英雄。其他王子不能服众,老朱活着,那些英雄还能压制。老朱死了,那些开国元老都能拉旗自立。假如你,你也会杀光杀净。为孙子铺路!
[img]214543[/img]
假如你身处其位,你将如何理政,稳定世界?一朝帝王兴盛,需要高超的控人技巧。否则江山就不稳定了!作为一个平民,如果我们只从平民的角度来评论历史演变,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正确地评判历史上的任何皇帝。事实上,朱元璋滥杀开国功臣的主要目的是为孙子朱允炆的顺利接班扫清道路。然而,朱元璋只是忽视了那些真正掌握实权的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然而,随着时事的发展,几年后,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战,赶走了建文帝朱允炆,从而创造了明朝永乐的繁荣时代,朱棣的伟大成就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img]214544[/img]
朱元璋出身布衣,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任何人都可以当皇帝。他遇到了贫困,对人民有很大的爱。他讨厌官僚的私欲,不能从制度上根除封建弊端,只能杀死所有贪官。他当皇帝的目的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世界的公平。老朱的滥杀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素质。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最差。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都是贵族,知识气度不同。另一个类似老朱的刘裕也很残忍,从刘裕到前朝皇室,那就是斩草除根。
李善长已经告老归乡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