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不好。
然而,我们不能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解释皇帝的行为。在普通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和冷漠的,但如果我们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解释呢?
[img]214545[/img]
孙权上位前后
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充满野心。当他准备展示自己的手脚时,他被敌人许贡的门客暗算,受了重伤。
年仅26岁的孙策,就这样死于无名之辈之手。临终前,他把江东交给了弟弟孙权。
理论上,孙策的儿子孙绍是接班人,但孙绍此时还是个孩子。如果他被要求负责江东,他担心江东会陷入混乱。经过综合衡量,他选择了几个弟弟中最好的孙权。
孙权不负兄弟的委托,努力扩大实力,成就江东霸权,公元229年称帝,国名为吴。据说孙策最初的选择相当聪明。
[img]214546[/img]
孙策儿子的结局
孙权成为皇帝后,他尊敬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他只追求兄弟孙策为长沙桓王,这受到了极大的批评。没有孙策发展江东基础,把江山托付给孙权,今天怎么会有他呢?
更令人惊讶的是,孙策的长沙桓王不能世袭。换句话说,孙策的儿子孙绍和孙权的侄子孙绍不能继承王爵。
最后,孙绍被封为上虞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权把儿子全封为王!这不是欺负人吗?
孙绍故去世后,他的儿子孙奉继承了上虞侯爵位,却被孙权的孙子孙皓杀死。孙策一脉断绝。
[img]214547[/img]
孙策的女儿
孙策有三个女儿。长大后,孙权为他们结婚。
大女儿嫁给了吴国随想顾雍的长子,二女儿嫁给了大都督陆逊,三女儿嫁给了吴国大将朱治的儿子。
孙权是三个侄女选择的,都是当朝重臣或江东大族的子弟。他们尊重吴国的地位,保证了他们的荣耀和财富。他们为侄女找到了一个好地方。
一般来说,女性没有雄心壮志,不可能争夺王位,这不会对孙权和吴国产生太大影响。孙权对他们相当宽容。
这一次,孙权把侄女嫁给了一个重要的部长和一个看家的孩子,这也是一种政治婚姻。通过婚姻,他巩固了与家庭的利益联系,把每个人都绑在一条船上,进一步巩固了吴国的局面。
孙权的算计,也挺精的!
[img]214548[/img]
结论:孙权没有追求孙策的皇帝,也没有给儿子加封。显然,他试图抹去江东孙策的痕迹。
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孙权这样做是相当正确的。如果一个王朝想要稳定,它只能由一个家庭主导!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诸王争霸的内乱。
如果追新孙策是皇帝,怎么封孙绍?既然孙绍是皇帝唯一的儿子,他自然有继承权。谁敢拍拍胸脯说江东没有心向孙策的老臣?
狠下心来,一举解决内忧,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维护吴国的长治久安,从中可见孙权的睿智。
谁能想到,62年后,晋朝赢得了世界,16年来“八王之乱”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政治家,不谈感情,只谈利益对错。
孙权登基称帝后 孙权如何对待孙策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