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皇帝想成为一名僧侣。因此,他让8岁的儿子康熙皇帝登上王位。由于担心康熙无法执政,他救出并任命了四位辅助部长。
那么,每个人都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吗?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是谁?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212331[/img]
作为一名辅政大臣,它与皇帝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儿童皇帝没有实际的决策能力和才能,这与一些老大臣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实际权力基本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
一般来说,辅政大臣是老皇帝习惯的人。他们的资历和才能没有大问题,但关键是道德品质。在老皇帝的权力威望下,这些大臣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想法。然而,当老皇帝去世时,小皇帝登基了。在老大臣慢慢掌握了实际权力后,他们尝到了权力的甜蜜滋味。权重高的大多数大臣都会自我膨胀,或者只是有其他想法。
即使你没有“想法”,你也可以长期控制政府。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地方不够检点,不够尊重,不够谦虚。冒犯是不可避免的。当皇帝长大后,找到一个机会来传播他积累的怨恨。
说在这个位置上,基本上是以二三把手的名义行使一把手的权力。即使没有谋逆篡位的想法和初衷,大部分都会落后于权臣的名声。
在这个位置上,管理多了不是,做少了也不是;小皇帝调皮捣蛋或者帮不上忙的阿斗很难处理,太能干也很难处理——这是一个绝对尴尬的二把手位置,在险峰真的是无限的风景——显赫却难得有好的结局。
[img]212332[/img]
清朝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是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
为什么顺治皇帝选择这四个人作为辅政大臣?
当时,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资格高,威望高,是顾命大臣中的第一位。遏必隆成名后,多次取得战功,但与鳌拜交好。苏克萨哈最初依附于多尔根。多尔根死后,他立即站起来告诉刚刚死去的多尔根,这赢得了顺治的信任,但他的威望并不高,他的头衔也低于其他人。
因此,排名第四、功勋卓著的鳌拜对排在他前面的苏克萨哈非常不服气。
事实上,在这种不服气中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原因是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而另外三个属于两个黄旗(镶嵌黄旗和正黄旗)。
当正白旗旗主多尔根擅权时,他压制了两面黄旗。多尔根死后,朝廷变了,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苏克萨哈虽然用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看不起他。
谁是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