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安四年(199年)到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和曹操爆发了一场“官渡之战”。有趣的是,袁绍的重要谋士抑授在战前主张放慢脚步,坚决反对袁绍与曹操的快速决战。为什么?
@ 正如抑授所说:“北兵数量不如南,南谷少,货钱不如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战。”。袁绍最大的优势是兵多粮足,曹操最大的优势是兵精将勇,兵多粮足自然有利于消费战。
[img]211760[/img]
优秀的军事家会尽量避免自己的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袁绍利用自己的劣势对抗曹操的优势,这自然遭到了沮丧的反对。严亮和文丑的死也证明了袁军的战斗力不如曹军。
@ 袁绍的大本营是叶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部)。对曹操所在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的快速攻击意味着拉长和让供应线穿过黄河。这导致袁绍不得不在黄河南部建立物流中转站,即乌巢。
@ 袁绍最大的政治资本是“四世三公”的士族领袖身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士族为他们效力。但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有水吃”。士族数量过多,导致袁绍集团派系众多,内斗严重,袁绍无法解决。
[img]211761[/img]
如果不能真正解决内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内战对战争的干扰。如果袁绍不急于与曹操作战,而是呆在大本营与曹操作战,徐友叛逃等内战结果不会影响整个战局。
一般来说,建议缓慢进步,坚决反对袁绍与曹操的快速决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袁绍集团战斗力差、供应线长、内部斗争严重的三大缺陷。不幸的是,袁绍没有采纳建议。
为什么抑授在官渡战前反对袁绍与曹操的快速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