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武帝刘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公元422年初,宋武帝刘裕再次将北伐提上议程,解决了强藩问题,彻底稳定了后方。
同年3月,宋武帝刘裕在调动兵力、规划作战计划时突然生病。经御医抢救后,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刘裕康复后,他重新制定了北伐作战计划,准备一举收复得失的关中之地。然而,当刘裕准备宣誓北伐时,他的病情再次重复,直接失去了控制。
这时,刘裕似乎看到了当年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然后常年坐在后面的肱骨大臣刘穆之。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但此时的王子刘义符只有16岁,天下初定,少年天子怎么能控制局面?
经过一番权衡,宋武帝刘裕亲自挑选了四位能文能武的辅政大臣—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随后去世。
[img]210543[/img]
徐羡之早年跟随刘裕,深受刘裕和刘穆之的信任。他曾协助刘裕平定桓玄之乱,然后常年协助坐中心的刘穆之处理朝政。刘穆之病逝前,由于刘裕在外打仗,刘穆之曾将坐镇中枢、执掌朝政的大权托付给徐羡之。而徐羡之也在刘裕之外,在刘穆之病逝的日子里,牢牢把握了东晋朝的政权,使刘裕能够顺利还朝,完成权力交接。
谢晦,出生在陈县谢氏家族(即谢安、谢玄家族,对不起,作者之前把王谢两家的郡望记混在一起,误写为“琅琊谢氏”),曾跟随刘裕平定南方,制定并实施了义熙土断,在东晋灭秦后秦的十大军谋中,谢晦一人献出了九大战略。
傅亮年轻时博览群书,写作风格极佳。他曾任桓玄秘书监,后来投奔刘裕,随军征服后秦,因功晋升宋国(东晋封国)。在刘裕晋建宋的过程中,傅亮多次威胁晋恭皇帝,亲手写下禅让诏书,让宋恭皇帝抄袭,让刘裕顺利登基即位。
檀道济出生于北府兵。当北府兵因权力斗争被解散时,他们选择追随刘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檀道济作为刘裕手中的利剑,帮助刘裕平定了桓玄和卢循之乱,并亲自带领军队摧毁了后秦,威慑了北方国家。
理论上,有了这四位能文能武的托孤大臣,王子刘义符应该能够轻松控制朝政,而刘裕对这四位托孤大臣都有知遇之恩,他们也应该忠于新君。
[img]210544[/img]
然而,刘裕万万没想到的是,出于对刘裕的好意,这四位托孤大臣不久就直接把少帝刘义符送去见刘裕!
这是怎么回事?听作者说。
公元422年6月底,处理宋武帝刘裕的葬礼后,徐羡之、傅亮等四位托孤大臣为宋少帝拥有16岁的王子刘一符。
这时,北魏趁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的宋武帝刘裕去世,大举南侵,檀道济迅速调动兵力,率军北上御敌。
可以合理地说,当开国国王去世,新国王的权力被移交时,敌人和侵略者就会犯罪。新国王应该发挥12分的精神,防止政治局势进一步动荡,依靠有效部长的力量,顺利稳定政府,打败敌人。然而,也许是年轻的心,也许是父亲安排的辅助部长太放心了,宋少帝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整天和宫廷玩耍,沉迷于狗和马。
在此期间,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先后劝诫,宋少帝都不采纳。
来来往往后,主持朝政的徐羡之、傅亮、谢晦对少帝刘义福大失所望。然而,此时北魏大举进攻。为了保住刘宋的政权,三人决定对不羁的宋少帝视而不见,等待打败北魏,然后制定计划。
[img]210545[/img]
公元423年11月,北魏明元帝去世,北魏遭受重大葬礼,因此他停止了对刘宋的所有军事行动。在安排了江北各地的防御后,檀道济率领军队师回到了朝鲜。
就在檀道济班师还朝的时候,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看到危机解除了,宋少帝刘义福越来越沉迷于狗马。他们不问政府。他们害怕宋武帝的重托,所以他们决定废除皇帝,把更聪明的王子改为皇帝。檀道济还朝后,得知宋少帝一年多来的所作所为,也同意了三人废除皇帝的建议。
因此,经过一番挑选,他们四人把目标定在了素有贤名的刘裕第三子刘义隆身上。
公元424年5月,檀道济率军控制宫门。后来,徐羡之、傅亮、谢晦带领文武百官闯入少帝刘义符的宿舍,杀死了他所有的侍从。然后他拿走了少帝刘义符的玉玺和信物,废除了营阳王。宜都王刘义龙是宋文帝。
不久,为了以后患,徐羡之、傅亮等人直接派人杀死少帝刘义符,并将刘裕最爱的儿子送去见刘裕..
宋武帝刘裕的托孤大臣是谁?托孤是一部极其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