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果庞涓真的嫉妒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一百?

你知道庞涓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离生日,幸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和孙膑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之间的大博弈,特别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充满了怀疑。例如,庞涓为什么要伤害孙膑,只是史书中提到的嫉妒?为什么他没有直接杀死孙膑,而是激起了对方强烈的报复心理?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他们的资历和能力差异不应该太大。庞涓可以成为魏国的将军,他们的能力自然是优秀的。为什么他们连续两次落入孙膑的同一套路?

[img]210231[/img]

我们常常认为胜利者善良而聪明,失败者邪恶而愚蠢。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想尽可能接近现实,我们需要找出双方的性格特征。

下面我们结合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临沂古城南部“银雀山”发现的竹简中,整理了30篇《孙膑兵法》,其中《擒庞涓》详细记载了孙膑是如何通过围魏救赵击败庞涓的。

当齐军出兵到达齐魏边境时,魏军的主力已经突破了赵国首都邯郸,庞娟率领8万名军队到达附近的茬丘。田忌准备直接与对方作战,被孙斌阻止。为了误导庞娟的判断,孙斌主张在魏国重镇平陵旁假装。

为了给对方造成齐军无能的错觉,孙斌甚至让临淄和高唐的都医生直接率军攻打平陵。结果,面对防守严密的魏国人,齐军就像用卵击石,大量士兵丧命;后来,为了进一步诱惑庞娟,孙斌让田忌派战车直接前往魏国首都大梁附近,并派出少数部队互相骚扰,继续充当炮灰。

结果庞涓急于回救大梁,被陆续送死的齐军迷惑了。果然,他放弃了行李,昼夜回援,却被孙膑等人在桂陵设伏击败。

第二,桂陵战役十多年后,韩国被魏国围攻,不得不向齐国求助。当时,在齐朝廷,有人建议置身事外,不要去浑水;有人认为不能坐视韩国被魏国吞并,应该尽快出手救人。

然而,孙斌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他认为,即使出于不让魏国成功的立场,齐国也必须拯救韩国。但什么时候出兵对齐国最有利呢?当双方都筋疲力尽时,让韩国和魏国打败你。这样,不仅可以削弱魏国的军事力量,减轻齐军的压力,还可以伤害韩国,愿意为对齐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根据孙斌的想法,齐王假装告诉韩国使者:齐国立即出兵;得到这个消息后,韩国无所畏惧,压上了与魏国的血战。然而,当韩国军队在五场战争中失败并被殴打时,救援的齐军还没有到达。韩国王非常焦虑,不得不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身体,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求齐国尽快出兵。直到这时,田忌孙斌才率军出马,采取围魏救韩的策略,再次击败庞娟。

[img]210232[/img]

第三,据《战国政策》记载,齐国将军田忌和邹忌是竞争对手。随着田忌屡建奇功,两人矛盾日益激化,邹忌利用长期跟随齐王的优势,多次诽谤田忌。

而孙斌可以被齐国重用,田忌的作用非常重要,两人长期合作,已经成为合作伙伴,可以说是“一损一荣”的关系。因此,为了帮助田忌摆脱“兔死狗烹饪”的困境,孙斌建议田忌杀临淄,控制齐王,摆脱邹忌: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有,齐君可正,成侯可走。否则,将军不得入和齐。

但军队班师趁机杀回宫殿,就像赤裸裸的政变。后来,赵匡胤几乎用这一举动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田忌当然没有采用这样激进的计划。后来,他被迫逃离齐国,多年后才被召回。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孙膑和庞涓的不同性格和用兵特点:

孙膑善于打破常规,从不按常理打牌,理性到几乎无情。为了诱惑庞涓,他可以把齐国的许多士兵当诱饵送死;

为了迫使韩国走向绝望,彻底倒向齐国,他可以建议齐王表面上同意,实际上故意拖延,以这种没有信用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利益;

为了帮助他的搭档,他敢于提出几乎发动叛乱的计划,以军事冒险解决政治派系博弈。

以上特点在秦朝以后其实很常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主流。当时的将军讲究规则道德,遵循君命。这一点可以从庞涓的举动中看出。

当初围魏救赵,孙膑为什么吃定庞涓一定会急着回救魏国首都大梁?更夸张的是,在遭受了一次损失之后,齐国再次上演了围魏救韩的损失。为什么庞涓不顾一切地回去?

[img]210233[/img]

西汉七国之乱中也有类似的案例,但当事人的反应与庞涓完全相反。

公元前154年,计划已久的吴王刘英带头发动了七国之乱。起初,叛军连战连胜,进展顺利,然后开始围攻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出马,负责对付叛军主力吴楚联军。

当梁国被叛军围攻时,梁王向周亚夫求助。然而,周亚夫认为吴楚的联军实力很强,他直接赢得了很少的胜利。因此,他计划利用梁王的军队来消耗吴和楚的主力军,当敌人筋疲力尽时再次崛起。

因此,当梁王焦急地邀请朝廷主力救命时,周亚夫在梁国以北驻军;不管对方怎么催促,他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姿势。梁王焦急得眼睛发红,不得不写信给他的兄弟汉景帝。但即使景帝亲自下令,周亚夫仍然无动于衷。

梁王别无选择,但他和汉景帝是兄弟,不可能投降叛军。因此,梁国放弃了一切,抗拒了死亡。吴楚联军一时无能为力。后来,当叛军粮道断裂、疲惫、逐渐消失时,周亚夫趁机追击,打破了吴楚联军,七国之乱宣告失败。

但对于周亚夫把自己当诱饵这件事,梁王刘武一直心烦意乱,从此两人势同水火。后来,周亚夫逐渐失势,这也与此事有关。

我们可以发现,齐军攻打魏国、吸引庞娟回救的想法几乎和西汉时期吴楚联军围攻梁国、吸引汉军的主力军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为围城打援。

[img]210234[/img]

然而,凭借当时魏国的强大实力,齐国成千上万的军事劳动者在短期内不可能采取大梁城的行动;庞娟的最佳计划可能就像周亚夫一样:耗尽齐国远征军的精力和耐心,抓住机会前后攻击,一举击败对方。

然而,在这两场战斗中,庞涓得知齐军进入魏国后立即获救,这反映了他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国家的危机,他没有分析哪个方案最有利,而是遵守“国王的生命不能违背”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尽快赶回,甚至日夜失去行李。结果,他连续两次被孙膑愚弄。忠于为君,奉献国事,也许这就是庞涓能在人才济济的魏国长期担任主将的原因。

@ 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在哪里?为什么庞涓毫不犹豫地残杀了他的同学和兄弟?他真的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吗?

结合两人所体现的性格,庞涓对孙膑的伤害,不太可能只是出于嫉妒。两个同学学习多年,对彼此的性格和性格都很清楚。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原则相去甚远。也许冲突的种子早就埋下了。如果庞涓真的讨厌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呢?不管有多糟糕,它都会破坏他的思维能力!为何采取断腿、脸上刺字这种毫不伤害对方头脑、反而刺激对方复仇斗志的愚蠢方法?

庞涓与孙膑的斗争,或许没有道德高低之分,有的只是一个军事思想取代传统作战理念的过程。


如果庞涓真的嫉妒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一百?如果庞涓真的嫉妒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一百?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