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其中亲王爵位最高。在整个清朝,有六个人被称为“清朝六大亲王”。他们是努尔哈赤时期的代善(礼亲王)、皇太极时期的多尔根(瑞亲王)、顺治时期的岳乐(安亲王)、康熙时期的杰书(康亲王)、雍正时期的尹祥(怡亲王)、晚晴时期的易䜣(恭亲王)。这六位亲王为清朝的江山社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姓爱新觉罗,但只有代善和杰书有直系血亲。杰书是代善的孙子。根据他的一代,杰书也是康熙的堂兄(都是努尔哈赤的曾孙)。
爱新觉罗·杰书,作为努尔哈赤的曾孙,能力出众,才华横溢。早在康熙继位之前,杰书就教过康熙射箭。康熙摆脱鳌拜后,急于培养自己的力量。因此,杰书很快被康熙重用。
康熙雄心勃勃,但20岁时,他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对“三藩之乱”的误判。按照康熙的想法,吴三桂等人会安心退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吴三桂会麻痹康熙,结合耿忠和尚的信,爆发出“三藩之乱”。
[img]209940[/img]
三藩之乱迅速爆发,康熙无法应对,迅速派满洲精锐应对敌人。这时,康亲王杰书被康熙紧急转移到福建,以应对忠诚。耿忠忠是“三藩”之一,长期居住在福建,兵强马壮,与台湾郑氏集团勾结。杰书只有29岁,虽然早年也打过仗,但从来没有亲自带过大军。作为一名将军,杰书一路谨慎,首战胜利,在金华打败了耿精忠的5万人,但耿精忠并不弱 ,之后双方坚持了三年多,互相攻防。
从整个战争形势来看,杰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成功地阻止了耿忠忠,使康熙能够集中力量摧毁吴三桂。三年后,耿忠忠被拖垮,最终向杰书投降,杰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此时,台湾郑静(郑成功之子)以厦门为据点,攻击泉州等地方,杰书毫不犹豫地反击郑静,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郑静退休了。
[img]209941[/img]
杰书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十九年才完成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当时清朝宗室成员中最大的贡献。康熙命令杰书班师回朝,并同意康熙亲自到卢沟桥迎接表弟。杰书带领大军通过涿州直达卢沟桥,在卢沟桥等待康熙一天。这一天,杰书没有闲着。他召集岳父额森台吉,对岳父说:“我这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也犯了皇帝的禁忌。皇帝很有才华,不会允许家庭成员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幸运的是,我已经准备好了。明天皇帝奖励我的时候,你率先弹劾我,说我收复金华的时候胆小怕事,退缩,耽误战斗机。”
第二天,康熙带着王公大臣亲自去卢沟桥迎接杰书,刚要颁发杰书的奖励。杰书突然看了一眼。他的岳父额森台吉大声说:“微臣要弹劾康亲王杰书,退缩,耽误战斗机!”大家都不敢相信康熙要奖励,你出来弹劾,明显不知道时事。况且额森台吉是杰书的岳父,女婿受赏,岳父也沾光。你弹劾女婿是什么意思?
[img]209942[/img]
最后,虽然康熙奖励了杰书,但他也谴责了他,两年后,康熙再次提到了他的旧事,并惩罚了杰书一年的工资以示惩罚。从那以后,在清朝,康熙总是重用杰书,杰书也经历了一场战争,成为康熙最有效的国王。
康熙三十六年,杰书去世了。康熙很难过。他派了两个王子去扶棺材。他的头衔是:良。并对宗室成员说:爱新觉罗·杰书是清朝臣民的典范。
杰书出色的能力赢得了康熙的信任。但作为一个家庭将军,不能太完美,否则就不能保护自己。杰书让他的岳父弹劾自己,只是给康熙留下了把柄,让康熙不时地打自己,杰书看起来很困惑,但实际上很聪明。
爱新觉罗·杰书战功赫赫,为什么要求公公弹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