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看透的人。也许杨光是一个感性的人,充满了文人气质。很多事情很难用理性的标准来分析。相反,他需要深入杨光的内心,按照杨光的逻辑进行分析。
[img]207810[/img]
隋朝的大臣们很快发现,新皇帝是一位滔滔不绝的政治演说家。每天早朝,杨光都牢牢把握着话语权,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他都有说不完的话。必须承认,杨光是一位成功的演说家。玉树的外表加上激情的话语、令人震惊的肢体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解释,他的演讲并不无聊,但也很有吸引力。许多大臣被新皇帝崭新的政治观念和诱人的政治蓝图所吸引,相信杨光能带领世界实现这样的目标。
杨光对国情的基本认识有两点∶第一,世界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第二,隋朝积累了相当强大的国力。他想动员隋朝的力量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隐患。当然,老皇帝杨健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在杨光看来,他父亲的行动太小,太慢,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大问题。闲置的国力,让问题继续存在,这只是一种犯罪。
[img]207811[/img]
现在,杨光说的最多的词是急迫和规模,谈论最多的内容是外交、军事和财富。渴望成功的杨光似乎对一切都很好奇。他召集行人,分使绝域,派使者到中亚、波斯等地了解风土人情。听说吐谷浑在青海高原放牧的波斯马能生龙驹,能一天千里,杨坚就放了2000匹雌马去求。龙种。一头龙驹也没有出生。杨光还是很高兴,他至少知道青海的波斯马生不下龙驹。
雄心勃勃,好奇心强,惹一些无害的麻烦,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年轻人都有这些小问题。杨广也不例外。但与杨光的勤奋相比,这些小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新皇帝杨光经常看奏折到深夜,即使在颠簸的旅途中也不例外。杨光随时关注政策的实施进展,会在半夜叫醒相关官员,询问政策的实施情况。杨光执政期间,每年都有几个巨大的国家项目同时启动,他亲自询问项目细节。最能说明杨光勤奋精力充沛的例子是,这位文人皇帝在忙碌的政事之后,亲自主持编纂了31本书,共计1700卷。
杨光不是那种只工作三四天的人。多年的政治经验和王子生涯使杨光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政治有成熟的看法。基层政治实践使杨光与官场同行惰性极为厌恶。他要挑战这些惰性,创新政治。如果父亲杨坚崇拜汉文帝和汉景帝,他创造了类似的东西文景之治的开皇盛世,所以杨光崇拜秦始皇和汉武帝。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哪一个不挑战惰性,驱动全国!
[img]207812[/img]
创业的空间有多大?然而,心高气盛的杨光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素无学术父亲行政目光短浅,器局狭窄,所以他的统治表面上成绩斐然,实际上有很多重大缺陷。
杨光认为隋朝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获得控制权力治理世界的机会,他煞费苦心地获得了江山。他说∶非天下以奉一人,是一人以主天下。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的君主(秦始皇、汉武帝)来引导和治理。隋朝选择的人是杨光。
杨光一上任就废除了妇女、奴隶、部曲的课役,将男子纳税年龄从21岁改为22岁,给了农民一年的休养时间。大业元年(605
2000年),太常少卿裴云迎合了杨光的喜好。请将南北朝周齐、梁陈的音乐家子弟编成音乐家,让擅长音乐的人轮流到太常寺崇拜,在乐府学习和传授音乐技巧,实现文化活动。杨光非常欣赏这一建议,并允许实施。结果,隋朝的声乐人才队伍扩大到3万多人。
[img]207813[/img]
这个想法的裴云是陈朝人。隋朝灭陈前,他暗中投靠隋朝,成为隋军的内部反应。陈灭亡后,隋文帝杨健在南北众多精英分子中获得了特别奖项,不得不越级推广使用。当时左仆射击频率不清楚内幕,一开始也不同意提拔裴云,说明裴云隐藏得很深。现在杨光登基改元,裴云再次抓住机会,尽力而为,迅速升职为民部侍郎。
随着杨光心中的伟大事业的实施,隋帝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建设运动。
杨光皇帝杨光是什么样的人? 杨光的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