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619-682年6月9日)是江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裴行俭出生在“河东裴氏”中,在唐太宗时被选为明经科考试,并被命名为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他曾担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务。在西域,大多数国家都被慕义附身。之后,他还为官员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他很有名。他创造的名字清单和注释影响了后人选拔官员的制度。
[img]203204[/img]
上元三年(676年),任桃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加吐蕃防御。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人可汗阿斯那都支,以功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校右卫将军,身兼文武两职。第二年,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裴行节病逝,年六十四,永春元年(682年)。扬州大都督、太尉累赠,死后“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识别人才。他提拔的名将包括程务挺、王方翼、李多佐、黑牙常等。他擅长书法,尤其擅长草和隶属。有20卷文集,有46条《草字杂体》、《选谱》和《兵法秘诀》,现在已经消失了。
主要影响
政治
裴行俭担任西域都护时,西域大部分国家都被慕义所附。后来,他还向任吏部侍郎任职,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多年,非常有名。他创立了长名历榜,并引全注等全选方法,影响了后人选才授官制度。
军事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加了对吐蕃的防御。调露第一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人民可汗阿史那向都支延伸。第二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的部落被迫反对阿史那伏念,以尽平东突厥残部。
裴行节善于鉴别人才。他在军队中提拔的副将军,如程、、、、、、、、、、、、、、、、等,大多成为当世名将。
主要作品
裴行俭擅长草书和隶书,是著名的书法家。唐高宗曾经给裴行俭一块白丝,命令他写《昭明文选》。高宗看完之后,喜欢用笔的法度(规则),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奖励。裴行俭经常说:“如果不是精美的笔墨,褚遂良就不会经常写了。只有我和虞世南,不选笔墨的好坏,能写得聪明快捷。”他写了《选谱》、《草字杂体》等书,有几万字。
史上说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每次行军都能预测胜利期。他写了46条关于军营安置、阵势安排、预测胜负、识别人才的经验诀窍。武则天后来让侄子武承思上门把他拿走,于是失传了。
[img]203205[/img]
轶事典故
仗义疏财
唐高宗曾奖励裴行俭骏马和珍贵的马鞍。裴行俭的命令史私下骑马奔驰。马摔倒了,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令史回来,但没有调查。
唐军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行(阿史那都支)时,缴获了无数珍贵的宝藏,各国领导人、士兵都希望看到。裴行俭乘机设宴,全部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个直径两英尺的大玛瑙盘,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军队中的小官员跌得太快了,盘子坏了。他们害怕,跪在地上流血。裴行节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怎么能吓成这样?"没有一丝不情愿的色彩。
之后,高宗奖励裴行俭从阿史那都支那里缴获的3000多件金银、器皿和许多骆驼、马和牛。裴行俭将其分配给亲戚、朋友和下属,并在几天内将其送走。
配偶
原配:陆氏,兵部侍郎陆爽的女儿。
继室:库狄氏,拜御正,封华阳夫人。
儿子
长子:裴延休,并州文水令。
次子:裴庆远,协律郎。
三子:裴光庭,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营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人参与封禅,迁红路少卿,拜兵部侍郎。
女儿
裴氏,嫁凤阁侍郎苏的味道。
裴氏,嫁弘文馆学士,天官侍郎王。
裴行俭非常善于识别人才。唐代名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