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阮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乱世一直是一个英雄时期,但对于文人来说,尤其是有抱负的文人来说,乱世从来都不是一个友好时期。在曹魏政权之争中,阮籍也有一颗展现野心的心,但他仍然厌倦了这样的“乱世”。“阮籍猖狂,如何为穷途之哭?”。在政治最黑暗的时候,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哭,喝醉了。
[img]201062[/img]
阮籍生平
阮籍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从小天赋异禀,八岁就能写文章,文采斐然。受儒家文化影响,不慕富贵,品行高尚。“俊而淑悦,为志高”。他的父亲阮宇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操私交很好。阮籍在政治上很喜欢曹魏集团,但司马家族当时控制着政府。曹氏家族风格微乎其微,阮籍不愿污染其志向,虽然为司马家族百般拉拢,却始终拒绝同流合污。
阮籍官场遭遇
阮籍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真人,他真诚而不虚伪,眼睛是他对人真实态度的反应。对于讨厌的人,他会不顾形象地翻白眼。即使是母亲的新丧,亲戚朋友来吊唁,阮籍也可以不顾礼仪,翻白眼为司马家族的季喜(季康的哥哥)效力。这样,他怎么能在这样黑暗的官场多待呢?当时是魏朝向晋朝转变的时候,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爽协助,司马集团和曹氏集团在朝廷内暗斗,政治形势混乱。这时,太尉蒋济想让阮籍做他的属(类似于现在的秘书)。阮籍写《奏记》推诿,“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无奈被迫出仕。不久之后,阮籍告病辞官。
[img]201063[/img]
阮籍40岁时,曹爽在与司马集团的政治斗争中被打败,被司马懿杀害,司马家族成功控制了政府。阮籍在政治上偏向曹魏集团,虽然心存不满,但也无法改变政局,选择了明哲保身。从此,阮籍开始学习《老》、《庄》。他要么送情山水,要么喝醉;虽然身处朝堂,但心却在朝堂外。曹爽死后,他曾担任司马家族的部长,但他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他只是步兵队长,既不接近皇帝,也不威胁司马家族。阮籍对政治不愿污染自己加入司马家族,也无法挽救曹魏集团,只好保持谨慎的态度。就连谋权之心也已经到了路人都知道的司马昭,在政治上也拿阮籍没办法,只好说“阮嗣宗至谨”。
阮籍虽然避仕,但不能避祸。
阮籍选择回避朝廷上政治的黑暗,以保全自己。这样,他可能只有喝醉了才能忘记一切烦恼;也许只有喝醉了,他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展现自己的才华。阮籍经常和朋友王蓉去酒馆喝酒。卖酒的是女人,阮籍醉了就躺在老板娘身边。当时他不顾礼法,放浪形骷髅,但心里一定是苦涩的,不然怎么会醉得那么彻底呢?
[img]201064[/img]
据说阮籍看到别人家举行葬礼。这两个家庭素未谋面。阮籍不顾一切地进去,在葬礼上哭了起来。当时,阮籍不仅哭得红颜早逝,还哭得自己!朝廷黑暗,党派之争严重。阮籍虽然知识渊博,但雄心勃勃,却像那个女人一样早逝?哭过之后,阮籍擦掉眼泪离开了。他知道今天的政治局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
后来司马昭想拉拢阮籍,提出结婚,阮籍再次选择回避。连续60天,天天喝醉。没有人能在醉鬼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司马昭也无奈,就跟他一起去了。阮籍再次避开了他的“仕途”,选择了“清白”。但遗憾的是,清流文人阮籍这样的代表,又怎能一次次逃脱为政者的“毒手”呢?更何况阮籍背后还有一个全家大族。
[img]201065[/img]
司马昭位列相国,掌握了整个朝堂大局也不满意。傀儡皇帝曹壮为他晋封爵位,司马昭偏要谦让一番,以退为进,以获得好名声。阮籍授命写《劝进表》——司马昭想让世界知道,他不是一个“野心家”,而是一个重情难却被“逼”上位的人。假文章可以写,但真心却骗不了。阮籍被迫写下《劝进表》两个月后,郁郁结束,未能熬过四年的冬天。在司马昭的迫害下,他的朋友季康也在那一年去世了。
阮籍在“竹林七贤”中排名第一。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最终被政治污染,也没有激烈的言辞冒犯司马家族。他总是清醒谨慎,但他不得不被世俗世界困住,选择喝醉;虽然我想通过避免官员来避免灾难,但不幸的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里,任何有才华和名声的人都不能真正独自一人。英雄在混乱的时代总是出来的,但他们从未原谅过文人。
阮籍在仕途上有什么经历?为什么他最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