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灭亡后,晋侍中于军等人对传闻非常好奇,于是问孙皓侍中李仁:“闻吴主披人面,(yuè)人足,有什么事?"
[img]200378[/img]
孙浩喜欢喝酒。他每天晚上都“招待”大臣,必须喝醉。孙浩是“醉汉不是酒”。他想看看大臣们喝醉后的“真相”。他专门设立了黄门郎,用来记录每次宴会后大臣们的“相互揭露”。谁有不当行为,说孙浩坏话,然后根据“指控”的大小定罪。
据说孙浩是一个非常病态的人。难怪网上讨论说孙浩吃药坏了。他对大臣还是这样,对待宫人的手段更有毒。“如果你再次用激水入宫,宫人会不满意,经常杀人,剥人的脸,或者凿人的眼睛。”。在晋侍中,余军只是想验证这个“谣言”是否属实。
孙浩的侍者真的是忠实的主人。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首先,告诉对方,“以告人也是。”没有这样的事。这只是谣言。传言人说错了。然后,他“引用经典”,说“前唐和于五刑”。三代七辟,肉刑制度,不是酷刑。”古人使用的惩罚太多了,他们没有看到这些是酷刑。
最后,他还做了一个总结:“丈夫不能抱怨,杰赏人不能崇拜,这种人情。”太强大了,孙浩所做的,轻描淡写的都归因于“人情”。孙浩周围的这些人怎么能善待别人呢?俗话说,人们分组,孙浩不是一个好人,使用的人自然有相同的气味。
另外,我们再来说说孙皓的一些奇妙的事情。
[img]200379[/img]
据估计,孙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年龄优势的人。可能是东汉小皇帝的故事让东吴的大臣们有了非常不同的想法。孙权有很多儿子,有七个。然而,老板和第二个孩子都早逝了。孙权立了第三个孙子为王子。孙和是孙浩的父亲。
事实上,孙权心里更爱老四孙霸,以至于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孙和孙霸。孙权的做法非常惊人。他囚禁孙和,杀了孙霸。他最小的儿子孙良是王子。然而,孙休最终登基了。经过这样的辗转反侧,苏州的活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孙休的寿命并不长。他死时,小王子只有10岁。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蜀国初亡,交趾处发生叛乱,国内人民感到恐慌。@ 朝中认为小皇帝镇不住,要选一个老人当皇帝。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推荐孙浩,说他“懂得明确,好学,遵守法律”,是一种典型的贤惠风格。
没有人反对这一点。最后,孙浩华丽地从一个废王子的后代变成了东吴的皇帝。
孙浩登基的第一个月很正常。朝鲜大臣们根据自己的贡献给予了奖励。当时,他们劝说孙休皇后朱的张布。他以前是左将军。孙浩登基后,立即给了他一个将军的头衔。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孙浩就开始了暴行统治。
首先是名分问题。他把朱太后贬为景皇后。后来,他强行杀死朱。他没有把葬礼放在正殿里,而是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随便打发了它。后来,孙浩立的父亲是文皇帝,母亲是太后。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都会把父亲、爷爷追死封号,但孙皓却不一样啊,按照迂腐的说法,“做后者为儿子”。明朝发生了一件事。嘉靖皇帝不得不把自己的父亲封为皇帝。他的父亲只是藩王,为此与大臣们闹僵。
孙皓这样做,只能说他一直在担心以前发生的事情。
[img]200380[/img]
孙和先被囚禁,再被流放,最后自杀。孙浩从小就目睹了家庭的各种不幸。孙和死的时候,他才10岁,不懂事,知道低调做事可以挽救生命。后来,一个西湖人给孙皓看相时,只说他大贵,“郝阴喜却不敢泄”。孙休对侄子还是挺不错的,登基后封孙皓为乌程侯。但孙皓却不能容忍孙休的儿子们,先是把他们送到一个小国,路上又追了两个年长的儿子。
根据一些现代理论,童年的经历会深刻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为思维。有些人会积极看待童年的经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阳光明媚;有些人有一种报复的心态。
如果孙浩诚实地成为他的乌程侯,暴力的气质就不会消失,但也不会变得更糟。只是凭空而降的王位给了他无尽的权力。只要他不喜欢他的想法,他就可以杀了他,而且他的技术相当残忍。难怪晋侍继续问:“云归命侯乃恶人的眼睛,都凿了眼睛,有什么东西?”
孙浩似乎真的对挖人的眼睛上瘾了。我不知道他在宫里挖了多少美女的眼睛。这样一个暴君最终可以得到晋廷的优惠待遇,这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此外,孙浩不喜欢别人看自己。当朝臣们见面时,没有人敢抬头。首相陆凯建议:“君主和臣民之间没有不认识的理由。如果发生意外,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找到你。”因此,孙浩只允许陆凯抬头看自己。
孙皓在洛阳去世五年(284年)
,42岁时,他被埋在洛阳的北莽山。在《三国志》中,孙浩的儿子有34位封王者,而《晋书》则记载,孙浩投降时,有21个儿子前来见面,或遗漏、重复计算或早逝。
孙皓,三国后期最残忍的皇帝,有什么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