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曹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260年5月,发生了一场悲剧。曹尚皇帝被成济杀在曹魏首都洛阳街上。曹尚皇帝被杀。司马昭与公卿大臣商量,决定立燕王曹宇之子曹黄为皇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燕亲自来到叶城迎接常道乡的公曹黄。她来到洛阳,改名为曹宏。奉明皇帝(指曹睿)献给了大统。
所以问题来了,曹宏是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曹睿是曹丕的儿子,曹操的孙子。曹宏是曹海的表弟。他们怎么能成为曹海的继承人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件荒谬的事情不亚于秦朝赵高的“指鹿为马”。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如下。
@ 司马昭制定他为皇帝的继承人,而不是主动降低代分,成为表哥曹睿的继承人。
[img]199850[/img]
曹丕,本名曹黄,字景明,公元258年,他被封为常道乡公。公元260年,曹壮成为皇帝时,年仅15岁。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魏文帝曹丕的侄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本来王位与曹壮,甚至他的父亲燕王曹宇,都没有关系。然而,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尚在街上惨死,司马昭在夺权时机成熟之前,不得不建立另一位皇帝。这时,司马昭选中了曹桓。
我们不知道司马昭为什么选择曹宏,让他当皇帝。如果上帝选择你当皇帝,就像赢了500万一样,他会欣喜若狂。但曹宏一点也不高兴。此时,曹魏朝廷已经被司马家族控制,名存实亡。当他来当皇帝时,他只是一个傀儡。像汉献帝刘协这样的傀儡甚至不如汉献帝好。《三国志》记载如下:
常道乡公壮,宇之子,入继大宗。
@ 郭太后强烈要求新即位皇帝曹壮辈分低于自己,“奉明帝(指曹睿)祭祀”,明帝子女不能断绝。
我不知道郭太后是出于什么想法。她是真的不想切断魏明帝曹睿的后代,还是害怕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同龄人曹晖一起成为皇帝?她看到皇帝时很尴尬。不管是什么原因,因为司马昭支持曹宏为皇帝,没有实力的郭太后不得不屈服,认可司马昭的建议,让曹宏继承大统,成为曹魏的第五位皇帝。
[img]199851[/img]
@ 与魏明帝曹睿同辈的曹壮为帝,是司马家族长期谋划的阴谋。
事实上,早在曹芳被司马师废为齐王时,司马师就准备立彭城王曹根为帝。曹根是曹操的儿子,魏明帝曹的叔叔。如果曹根真的被任命为皇帝,他就是郭太后的叔叔,那么郭太后的地位就会非常尴尬。前太后成了今天皇帝的侄子和儿媳。
因此,郭太后坚决反对立曹为帝,因为立曹意味着魏明帝断子绝孙。司马师争论不休,只能听取郭太后的意见,立高贵乡公曹尚(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林的儿子)为帝。曹尚是曹睿的侄子,郭太后的年轻一代,至少在他的一代是对的。
现在,司马昭再次面临着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比他的哥哥司马师强硬得多,强行与郭太后同龄人曹壮为帝。
为什么司马昭在与魏明帝曹睿同辈的曹壮担任皇帝?
首先,司马昭为了削弱魏明帝曹睿对政局的影响。如果曹睿的侄子继续是皇帝,皇帝继承了曹睿的统一,曹睿对曹魏的政局仍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司马昭只是掌握了权力,但还是有老臣向魏明帝曹睿求婚。比如仆人射陈泰,当场问司马昭。
[img]199852[/img]
第二,司马昭为了打击唯一能与自己竞争的郭太后。郭太后是魏明帝曹睿的皇后。只要曹睿的继承人是皇帝,她就是太后。她可以作为“太后”参与政治,与司马家族抗争。因此,司马昭千方百计与郭太后同龄人建立曹宏为皇帝。
结论:司马昭选择了曹宏,为了解决郭太后的担忧,他想出了让曹宏“降级”的荒谬事情。他们还说,根据“王奉魏,承载者重,不得不接受他的私人亲属”,曹宏不得不放弃他的私人感情,以服从曹魏的统治。从那时起,曹宏再次见到了他的父亲王燕王曹宇,只能被称为“祖父”,而不是“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兄弟中有一个没有儿子,其他有多个儿子的兄弟必须继承一个给兄弟,让他继承香火。例如,司马昭曾将次子司马攸传给无子兄弟司马师,继承他的头衔。然而,“降世”入继大统的荒唐事曹宏,令人震惊,代分混乱,违背了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这一事件不亚于秦二世时期赵高的“指鹿为马”,是历史上罕见的奇葩。
曹丕为何成为曹睿的继承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