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毅,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李毅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为世人所熟知,一个是边塞诗,另一个是与霍王的女儿小玉的情感纠葛。们不谈论李毅的情感生活,而是谈论他为什么成为一个著名的边塞诗人。
一、飞将结束后,门世家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他的个性、教育、婚姻和事业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在李毅身上也不例外。
李毅是陇西狄道士。李姓是中国的大姓,北魏以下,陇西李姓是轩赫的大姓;唐代,陇西李是“五姓”之一。根据《新唐书》和《李毅墓志铭》的记载,李毅家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从他的十二代祖先李耀到他自己。
[img]199718[/img]
他的许多祖先都是将军。例如,十二世祖李耀曾是将军,十一世祖李翻官居车骑将军,十世祖李宝官居镇西将军,战功显赫。九世祖李成是龙翔将军,八世祖李韶是安东将军。
最让李益骄傲的是,他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后。李广是西汉名将, “居右北平,匈奴闻之,被称为“汉飞将军”,避之几年,不敢进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传》)。穿过草原的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时会感到害怕。李光经常被后世诗人提及,这样的名将是他的祖先。李毅怎么能不骄傲呢?
作为一名将军,李毅对自己的军事生涯并不陌生,甚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悉。这对李毅的人生轨迹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来,他进出边塞,从事边塞诗的创作,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无关。
二、青春期遭遇战祸
李毅出生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生活时代正处于唐朝从繁荣到衰落的变化时期。
陇西之地自来是他家乡的战略要地。10岁时,安史之乱毒害了中原。据《旧唐书·代宗本纪》记载,唐代宗宝应为两年(763年), “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进入大震关,陷兰、廓、河、姗、桃、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家乡被吐蕃占领,自己成了“难民”。他的母亲觉得她的家乡无论如何都不能留下来,所以她只是带着他的家人搬到洛阳。
[img]199719[/img]
不幸的是,李毅年轻时经历了战争给家人和人民带来的痛苦。流离失所的生活激发了他“束发即言兵”的热情,为他未来报国、创作边塞诗奠定了种子。
三、仕途失意,入幕从军
在唐高宗李志时期,洛阳已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个国都。巧合的是,就在李毅来到洛阳后,唐朝宣布在第一年(765年)开放两都。这似乎是上帝特别为李毅打开的幸运之门。几天前,一勺冷水倒在他头上。他失败了!
于是我开始了“复读”的职业生涯。幸运的是,在大历四年(769年),李益考上了进士,年仅24岁。在唐朝,考上进士是极其困难的。一旦你通过了考试,你就有资格成为一名官员。但是,如果你通过了进士考试,你不能马上上任,你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这与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公务员必须参加考试非常相似。
[img]199720[/img]
那么做官的方式有哪些呢?一是选官,二是制举,三是选官,四是入幕使府。前三个需要考,后一个不需要考。
李毅参加了第二类和第三类,但他的官职比芝麻小。事实上,他不能成为一名大官。事实上,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虽然他祖先的官职是“硬核”,但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从他父亲开始,他的家庭就落下了。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祖先的荣耀也帮不了他。李毅觉得小官配不上他的气质和才华,于是辞职了。
那他为什么不走第一条路呢?第一个选择期是三年!普通读者在哪里等了这么久?此外,住在首都不能花钱。贫穷的学者没有信心成为北京的漂流者。
但在古人看来,学者必须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官员。李毅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自尊的藩镇。他不妨模仿祖先崇尚军功,把边塞送到幕藩镇,“名声只能马上取”。
四、寄身边塞,风霜军马
李毅是中晚唐诗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的人。多年的边塞生活为他创作边塞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33岁时,李毅进入朔方节使崔宁幕。后来,朱滔幕进入幽州节,后来朱涛背叛了唐朝,李毅离开了他。39岁时,李毅寄身于福坊节使论,为期一年。41岁时,李毅进入台宁节使张献甫幕8年。50岁时,李毅进入幽州节使刘济幕。
[img]199721[/img]
“从役时间过得很快,虽然流落南北,但也多在军军”, 李毅成为唐代从军出塞时间最长的诗人。众所周知,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等人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但他们要么因为公务暂时出使而创作边塞诗,比如王维,要么只有短暂的边塞生活经历,比如王昌龄,甚至还有诗人。只有亲身观察艰苦的边塞生活,李毅才能创作出丰富的边塞诗。例如,这首歌《夜间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如雪,降城外月如霜。不知道吹芦管在哪里,一夜征人尽望乡。“没有亲身经历过边塞军被降的人,很难写出这种感觉。
近年来,李益时来到首都,受到皇帝的青睐,一直是礼部的尚书。当他离开边塞生活时,他失去了创作边塞诗的生活来源。李益之后,唐代边塞诗走向衰落。
总结
在大唐帝国盛衰的节点上,边塞和战争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元素。再加上祖先的高门将风和个人仕途的挫折,走向边塞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几十年的边境生活使他既有纵向的积累,也有横向的感知。这是其他诗人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李毅会成为边塞诗人?影响他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