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司马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权臣废除并不少见。在东晋历史上,有一位被权臣废除的皇帝,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晋废除皇帝和海西公司的司马奕。司马奕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除的皇帝。至于司马奕被废除的原因,有点奇怪。他被诬陷为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至于司马奕为什么被废除,我们应该从当时的权臣桓温开始。
[img]198728[/img]
桓温是乔国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后,宣城史桓彝的长子。桓温可以说是一个著名的豪族,桓温也是晋明皇帝的女婿。他被认为是司马毅的叔叔。桓温早年雄心勃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占据了荆州、江州等东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地方,并安排兄弟、侄子在朝廷占据关键职位。
桓温从公元354年到公元369年三次发动北伐。除了第二次收复故都洛阳之外,这三次北伐的其他两次都失败了。尤其是第三次,桓温兵败方头,可谓惨败。桓温北伐的目的不是统一南北,而是立功于河朔,威震朝廷,然后迫使朝廷还被九锡,逐渐窃取朝柄,篡夺皇权。但随着方头之败,桓温威望顿减少了。篡夺王位的希望不大。
[img]198729[/img]
桓温参军的习超劝桓温说:“明公既有重任,世界的责任将归功于公。如果我们不能行废立,为伊霍举者镇压世界,震服宇内,我们不能深思!”
桓温一直很有野心。他曾卧对亲信说:“为尔寂静,为文景笑”,然后抚枕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能复遗臭万载邪!”当他的下属看到桓温的话时,他不敢回答正确的问题。桓温也很佩服叛逆的王敦。经过王敦的墓,他连连说:“可人,可人”,称赞王敦的行为非常好。桓温和习超一拍即合,于是决定废除。
由于海西公司马奕平时谨慎,没有过错,桓温和Xi超商量了很久,诬陷海西公有痿疾为太监,并表示海西公使与美人私通,生下二子,将冒充王子建储为王,改变皇家血统,转移皇基。6年11月,桓温率军从广陵返回姑姑,半路止军于白石(今安徽当涂西),带兵入朝,威胁楚太后废除海西公帝,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起草了向太后呈现的诏令。楚太后在逼迫下,不得不同意。
[img]198730[/img]
桓温集官员于朝廷,根据《汉书·霍光传》记废立故事,宣太后令,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桓温命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到海西公皇帝的印章,又亲率百官至会稽王豪。迎司马昱入朝。所以司马昱就是皇位,改年号就是咸安,司马昱就是简文帝。简文帝桓温依诸葛亮的故事,甲仗百人入殿。给钱5000万,绢2万,布10万。
就这样,谨慎的皇帝司马奕在29岁时以屈辱的名声被赶下皇位,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降封东海王。第二年,即咸安二年(公元372年),被降封海西郡公。司马奕在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去世,终年45岁,葬于吴陵。
作为皇帝,司马奕为什么会被臣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