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陶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曹操和诸葛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曹操是英武的霸主,诸葛亮是一个体贴的谋臣。历史上还有另一个人,他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机神明鉴像魏武,忠诚勤劳如孔明,陆抗诸人无法比拟。“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才华与魏武帝曹操、诸葛亮的特长相结合,东吴大将陆抗等人无法与他相比。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
陶侃出生于公元259年,当时北方还是曹魏时期。陶侃位于东吴。21岁时,他见证了西晋东吴的灭亡。陶侃是一个跨越曹魏、西晋、东晋三个时代的人。陶侃出身寒微,父亲早逝。他的母节衣食无忧,使陶侃读书,后来成为县主书。陶侃不仅出身寒微,而且是少数民族。他看起来和汉人很不一样。他经常受到歧视,被戏称为“溪狗”。
[img]198702[/img]
陶侃北上都城,在县里混到37岁左右,寻找机会。当时是晋惠帝时期,朝纲腐朽,没有靠山的人几乎没有发财的机会。陶侃“北漂”到43岁左右,一无所成。及时的“八王之乱”影响了都城平民,居住的南士纷纷回家避难。陶侃谋得武冈县令一职,离开都城。结果他上任后不久,就和上级发生了冲突,弃官回家,成了县里的小中正。如果是盛世,陶侃只能在这个小地方度过一生。然而,纷繁的乱世给了陶侃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十五岁时,张昌在江夏起义,聚集了3万流民。朝廷大惊小惊,命令荆州刺史刘宏镇压起义。为南蛮长史,刘宏辟陶侃为先锋守襄阳。张昌攻打襄阳不下。但刘宏却被张昌击败。陶侃奉命主动出击,先后击败张昌,最终镇压起义。陶侃第一次带兵打仗,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华,被朝廷大加封赏。随后广陵相陈敏叛乱。陶侃在镇压陈敏弟弟陈恢的战斗中立功。从此,陶侃成为荆州实力雄厚的将领。
和曹操一样,陶侃不仅擅长打仗,还擅长收买人心。公元311年,司马睿和琅邪王氏到达江东后,杀害了华轶,占领了江州。后来,江州上游杜涛起义,王敦派兵征讨却被围困。幸运的是,陶侃及时出兵营救。陶侃多次出谋划策,最终镇压起义。王敦大喜,要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但后来出尔发尔,让弟弟为荆州刺史,却想让陶侃去广州。荆州陶侃的下属忠于陶侃,甚至起兵反叛。为此,被扣押的陶侃差点被杀。
[img]198703[/img]
陶侃和诸葛亮一样,一直担心北上收复中原。被王敦远调到广州的陶侃担心生活舒适,磨平了北伐的野心,于是准备了100个酒缸,早上从房子搬到房子,晚上从房子搬到房子,坚持了十年。
陶侃在治理上与诸葛亮也非常相似。王敦之乱平息后,陶侃入主荆州。他改变了西晋法制放松的氛围,要求君子穿上正装,有威仪,要求下属不要酗酒,甚至把酒器放进河里。这种风格在东晋官员中很少见。陶侃也非常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从竹屑到城市驻军。
陶侃发财后的命运和曹操有些相似。荆州运营几年后,陶侃的实力越来越强。他有能力推翻晋朝,自力更生。虽然有其他大臣阻挠,但陶侃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和曹操死前篡汉是一样的。但曹操最终没有篡汉,陶侃也没有把叛逆的想法付诸行动。
[img]198704[/img]
纵观东晋时期,江南70多年的稳定与陶侃的努力密不可分。晚年,陶侃和曹操、诸葛亮一样,一点也不能闲着,有很强的进取精神。他计划北伐,收复中原,于是派母丘奥经营巴东,并被赵占领襄阳多年。但是没有时间做更多的安排,陶侃病重,北伐不得不搁置。
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人将官印节传回朝廷。在离开荆州任所之前,他说:“军用武器和牛马船都有一个固定的书,封存仓库,自己加管钥。”然后他去了长沙。“朝野以为美谈”。第二天,陶侃在路上死了范西。七十六岁。根据他的遗嘱,他被埋在长沙南20英里处。
为什么出身寒微的陶侃能成为东晋名将?他有什么机会?